河洛春秋
书名。唐包谞撰。二卷。记述安禄山、史思明、史朝义叛乱事。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书名。唐包谞撰。二卷。记述安禄山、史思明、史朝义叛乱事。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739日本河内国丹比郡人。多治比县守之弟。开元二十年(732,天平四年),任遣唐大使。次年,与副使中臣名代等一行五百九十四人赴唐。二十三年,与玄昉、吉备真备等人归国。后官至参议中纳言。
见“俞人”。
1318—约1400元末明初天台(今属浙江)人,字大章。元末任福建建宁府儒学教授。明洪武二年(1369)奉诏纂修礼书,次年《大明集礼》成,王祎荐续修《元史》,以足疾为辞乞归。六年,授杭州儒学教授,兼编
西汉置,本主船之官,遂以为县。治今陕西潼关县东北渭河入黄河口南岸。属京兆尹,东汉废。
1200—1269南宋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字瑞甫,一字申甫。绍定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兼崇政殿说书,对备边、国本、人才、吏治、财计等国家大政,论列得失,规正甚多。宝祐三年(1255),签书枢密院事兼权
在今河北大名县北。《资治通鉴》:唐建中三年(782)范阳节度使朱滔等拒朝命,救田悦于魏州,引兵“营于惬山”,即此。
亦称边吴淀。宋辽边界上主要塘泺之一。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南、北二边吴村一带。为滹沱、唐(滱水)、沙、濡河等水所汇积,下游泄入界河。北宋时在此广开稻田,以防辽骑南下。后久不修治,渐归淤塞。
谷(穀)魏晋之际杨泉用语。指食物之气。《物理论》:“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养生之术,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以元气论说明人体的形成,以及健康同饮食的关系,坚持气消则人死、
官名。元代置,为太史院长官,掌天文历数,员五人,正二品。朱元璋吴元年(1367)亦置,为太史院长官,员一人,正三品。明洪武元年(1368)改太史院为司天监,改院使为监令。
又名三课。南朝税法之一。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始于宋后废帝时。规定按貲产多少定税,然貲产估价却无定准,致有桑长一尺,围以为价;田进一亩,度以为钱。屋不得瓦,皆责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