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厚
即“后唐闵帝”。
即“后唐闵帝”。
官署名。金代置。设于南京(今河南开封)宫城。掌宫城诸门禁卫。
①西晋元康元年(291)分东海郡置,治氶县(今枣庄市东南旧峄县西北)。南朝宋移治昌虑县(今滕州市东南)。辖境相当今山东枣庄市、苍山县及滕州市部分地区。北魏废。东魏武定五年(547)复置,复治氶县。晋至
即野人女真。清代对居住在今吉林长白山麓,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沿岸及滨海地区,松花江、黑龙江下游地区的瓦尔喀、虎尔哈(一称库尔喀)、窝集三部的总称。不事耕稼,多以采捕为生。明末清初先后归附。
印染名词。指用矿物颜料进行着色。商周时期已出现。主要有赤铁矿(又名赭石)、朱砂染红,石绿(又名空青)染绿,石青(又名大青、扁青)染蓝,石黄染黄,胡粉和蜃灰染白。方法有涂染、浸染和画绘。
春秋晋置。治今山西沁县南。《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前514):晋分羊舌氏田为三县,“乐霄为铜鞮大夫”,即此。秦以后属上党郡。北魏属乡郡。隋开皇中置沁州,大业初又属上党郡。唐武德中属沁州、韩州。贞观中属潞
唐怀州温县(今属河南)人,初名晏宰。武宁节度使王智兴子。元和时,为先锋将从父讨李师道,后隶神策军。甘露之变中立功,为光州刺史,累擢邠宁节度使。会昌三年(843),徙镇忠武,率兵出磁州讨昭义节度使刘稹,
隋大业三年(607)改延州置。治肤施县(今延安市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安塞、志丹、宜川、延长、延川、子长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 618)复改为延州。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延州为延安郡。
古代地理图书用“四至”(东、南、西、北四正)或“八到”(合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表示州县方位距离,合称“四至八到”。《通典·州郡典》始分“至”和“到”,每郡下有“东至”、“南至”、“西至”、“北
?—94东汉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字仲孙。少传父业,精于律令,讲授徒众常数百人。后辟公府,屡召入议罪科,议法务在宽平。迁廷尉正。章帝元和三年(86)拜廷尉,奏请法可从轻者四十一事,皆施行。
始刻于后蜀广政元年(938),因称《广政石经》。至南宋乾道六年(1170),历四朝二百三十二年始成。由张德钊等楷书,并加注文。字体与《开成石经》相近,亦类欧阳询、虞世南,秀整有致。因亡佚突然,前人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