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本末

本末

①指本质与现象。本,指无声、无形、不可闻见感知的本体;末,指有声、有形、可以感知的事物。《庄子·天下》评述老聃、关尹之学,谓其“以本为精,以物为粗”。将“本”与“物”相对待。三国魏王弼《老子指略》:“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噫! 崇本息末而已矣”,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上,强调“本”(本质)对“末”(现象)的指导性和主宰性,以便在认识上收到以简驭繁之效。因此,他主张在“本”的基础上的“本”、“末”之统一,他在《老子注》第三十八章说:“本在无为,母在无名。弃本舍母而适其子,功虽大焉,必有不济。名虽美焉,伪亦必生。”“崇本以举其末,则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华不作。”南宋朱熹以“理本气末”的思想继承此说。明王廷相则以“元气为道之本”(《雅述上篇》)的命题,反对有脱离现象和高于现象而独存的本体(本质)。②古代经济思想范畴。指本业与末业。《盐铁论·本议》:“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管子》、《商君书》、《荀子》中都以农为本,以商业和奢侈品生产为末。也有持不同观点者。汉末王符主张:“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潜夫论·务本》)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农工商皆本,唯不切于民用的迷信、倡优、奇巧淫技为末业。

猜你喜欢

  • 同光刑律统类

    法典名。五代后唐同光时,刑部尚书卢质纂。十三卷。已佚。

  • 新修本草

    书名。简称《唐本草》。唐苏敬、长孙无忌等二十二人修订。五十四卷。因系官修书,曾命各地选送道地药材,作为实物标准,描绘图形,详细介绍产地、形态、性味、功效和主治,以便识别、采集与加工使用。显庆四年(65

  • 礼部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礼部长官,为春官府主要官员,掌礼仪制定与执行。逢国家重要仪式,佐大宗伯卿主持其事,一般仪式则由其主持。正五命。下设礼部上士、礼部中士、礼部旅下士以佐其职

  • 德妃

    ①(?—1017)辽圣宗妃。萧氏。开泰六年(1017)六月,被处死,葬兔儿山。事迹不详。②(?—1103)辽天祚帝妃。萧氏,名师姑。北府宰相常哥之女。寿昌二年(1096)入宫。生子挞鲁。乾统三年(11

  • 洹水

    即今河南北部安阳河。源出林州隆虑山,东流经安阳市、县至内黄县北入卫河。殷墟卜辞中屡记洹泛滥,危害商都。《左传》成公十七年(前574):“初,声伯梦涉洹”,“从而歌之曰:济洹之水,赠我以琼瑰。”《战国策

  • 绍圣

    宋哲宗年号(1094—1098)。凡五年。

  • 典客丞

    官名。(1)秦、西汉初典客副贰。参见“典客”。(2)西晋、北齐、隋、唐典客署次官。唐置二至三员,从八品下。宋代省。金代复置,从七品。参见“典客署”。典客署 官署名。西晋置,掌接待少数民族等事务,隶大鸿

  • 骐骥院

    官署名。宋代养马机构。宋初有左右飞龙院,太平兴国五年(980)置天驷监。雍熙二年(985),改左、右骐骥院。分设左、右二使,后改设监官,为堂除差遣。咸平三年(1000),令隶群牧司。元丰改制,改隶太仆

  • 同式形

    古代算学术语。即今相似形。《数理精蕴·几何原本八》:“有众多边形,其边数同相当,各角俱等,而相当界之比例又同,则谓之同式形也。”

  • 赛张飞

    即“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