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县
成一作城。西汉惠帝四年(前191)置。治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属河南郡。东魏置新城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伊阙县。
成一作城。西汉惠帝四年(前191)置。治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属河南郡。东魏置新城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伊阙县。
①官名。春秋齐置。 太史属官,掌书国史。《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新序·节士》:“(齐崔杼杀太史)南史氏,是其族也,闻太史尽死,执
①加官名号。汉代中央官员加常侍者得侍从皇帝左右,职甚亲近。有中常侍、骑常侍、常侍骑、武骑常侍、常侍郎等名目,泛称常侍。诸侯王国亦置,侍从王之左右,备顾问应对。②中常侍、内常侍等宦官之简称。③散骑常侍、
?—1865清贵州开泰(今锦屏)人,字新斋。道光进士。咸丰初年,历任陕西潼关道,湖北、湖南、云南按察使。咸丰八年(1858)授云南巡抚,镇压回民、苗民起义。同治二年(1863)太平军石达开部由黔入滇,
佛寺名。位于今江苏苏州西郊枫桥镇古运河岸旁。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贞观四年(630,一说大历时),诗僧寒山居此,因得名。张继有诗《枫桥夜泊》,脍炙人口,寺因诗而名,远播日本。后屡经
即“汉高祖”。
官名。同*卿士。周朝王室及诸侯国执政大臣。
元至元十五年(1278)升泉州为路,治晋江县(今福建泉州市)。曾于路置福建行省。二十二年属江西行省,二十三年属江浙行省。辖境相当今晋江流域、澎湖列岛及厦门、金门、德化等市、县地。明洪武元年(1368)
土司名。明嘉靖十一年(1532)降小谷龙安抚使司置。长官宋姓。顺治十五年(1658)附清。治今贵州龙里县北谷龙,管谷龙、平寨等处村寨,居民主要为苗族、布依族。
杂志名。清光绪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1897.8.22)在上海创刊。周刊。朱克柔任主笔。分谕折、章程、中国要务、外国要务、路透电音以及中外新闻等栏,附以通论。以“尽集群报、拮其精英”为方针,广泛转录和
1864—1912清台湾苗栗人,字仙根,又字仲阏,号仓海。光绪进士。授 工部 主 事。不乐仕宦,以亲老告归。先 后主讲台中衡文书院、台南罗山书院、嘉义崇文书院,编纂《台湾志》。光绪二十一年(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