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夔
元末明初天台(今属浙江)人,字大章。元末任福建建宁府儒学教授。明洪武二年(1369)奉诏纂修礼书,次年《大明集礼》成,王祎荐续修《元史》,以足疾为辞乞归。六年,授杭州儒学教授,兼编纂《大明日历》,书成,辞翰林院授官,回杭州旧任。工文词,博雅通经,兼擅史学,著有《始丰稿》,其中《织工对》为研究元末明初杭州丝织业雇佣劳动的重要资料。
元末明初天台(今属浙江)人,字大章。元末任福建建宁府儒学教授。明洪武二年(1369)奉诏纂修礼书,次年《大明集礼》成,王祎荐续修《元史》,以足疾为辞乞归。六年,授杭州儒学教授,兼编纂《大明日历》,书成,辞翰林院授官,回杭州旧任。工文词,博雅通经,兼擅史学,著有《始丰稿》,其中《织工对》为研究元末明初杭州丝织业雇佣劳动的重要资料。
1542—1616明福建晋江(今泉州)人,字尔张,号九我。万历进士。万历三十五年(1607)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因与沈一贯相朋比遭劾,杜门不出。虽任阁臣六年,秉政仅九月而已。四十年致仕。著
书名。清周赟撰。四卷。四言韵语童蒙读本。起太古三皇,讫南明。以朝代帝王为篇,有小标题,旁注。人名、都城、制度等加标点,颇便记诵。有光绪五年(1879)刊本。
西汉甘露二年(前52)以大河郡置,取《禹贡》“东原厎平”之义为名。治无盐县(今东平县东)。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宁市及汶上、东平等县地。有铁官。南朝宋改为东平郡。自汉至东魏属兖州。北齐废。隋大业及唐天宝、至
见“钦定学堂章程”。
学校名。清光绪十八年(1892)在武昌开办。湖北矿务局先在光绪十六年在武昌设立一所分析湖北、湖南两省煤炭和矿石的实验室,并于次年六月组办一个班级研究分析煤炭和铁矿石的方法。后在此基础上增设化学和物理两
春秋晋邑,战国赵邑。西汉置县。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四十五里西城。《史记·赵世家》:成侯十六年(前359),“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肃侯元年(前349),“夺晋君端氏”,皆即此。
即“林丹汗”。
书名。南宋朱熹、黄榦等撰。初名《仪礼集传集注》。今本凡三十七卷、续二十九卷,共六十六卷。朱熹“以《仪礼》为经”,而将“《礼记》及诸经史杂书所载有及于礼者,皆以附于本经之下”(《乞修三礼札子》),兼采后
即“乌思藏”。
南诏置。治今云南通海县附近。大理国改置秀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