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珪
元易州定兴(今属河北)人,字公端。张弘范子。至元二十九年(1292),拜江淮行枢密使。成宗初,擢南台中丞。皇庆初,拜中书平章政事。遭倖臣失烈门诬害,受杖罚,托病家居。英宗至治年间,起为集贤殿大学士,复拜中书平章政事。至治三年(1323),铁失等杀英宗,上书泰定帝,力请诛铁失。泰定元年(1324),赴上都奏当世得失,不获采纳。知经筵事。三年,因病辞归。
元易州定兴(今属河北)人,字公端。张弘范子。至元二十九年(1292),拜江淮行枢密使。成宗初,擢南台中丞。皇庆初,拜中书平章政事。遭倖臣失烈门诬害,受杖罚,托病家居。英宗至治年间,起为集贤殿大学士,复拜中书平章政事。至治三年(1323),铁失等杀英宗,上书泰定帝,力请诛铁失。泰定元年(1324),赴上都奏当世得失,不获采纳。知经筵事。三年,因病辞归。
?—前400战国时秦国国君。公元前414—前400年在位。名悼子,秦怀公子。在位时,魏军西进,至简公七年(前408),尽占河西(今陕西北部黄河与北洛水间的地带)。他疏浚洛水,城重泉(今陕西蒲城东南),
又名《南雅堂医书全集》或《公余十六种》。医学丛书。清陈念祖撰。初刊于同治四年(1865)。包括《灵素节要浅注》、《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医学实在易》、《医学
亦称楼子。战国时魏国大臣。曾与魏太子为质于楚,与楚友善。后与翟强共事魏襄王,为魏王所倚重。与翟强政见不合,主张联合秦、楚以疏远齐国。见《战国策·魏策三》。
见“皇门官”。
海关名。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设于云南思茅。聘一名外国人为税务司。
?—前91西汉荥阳(治今河南荥阳东北)人,字少卿。武帝时任益州刺史。与太史令司马迁相友善。迁被腐刑,曾予书责以古贤臣之义。迁报之,即《报任少卿书》。后为监北军使者。征和二年(前91),戾太子诛江充起兵
?—228汉末三国初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字景兴。以通经拜郎中,除菑丘长。弃官为其师太尉杨赐行服。后拜会稽太守。建安元年(196),孙策渡浙江略地,发兵拒之,于固陵战败,浮海至东冶(在今福建福州
古族名和古国名。王称昆弥,治赤谷城(今新疆温宿北天山中,一说在新疆特克斯河流域,一说在伊塞克湖东南别代勤山隘西北依什提克)。分布在今伊犁河到天山一带。一般认为其先民系古代坚昆人从叶尼塞河流域南下的一支
官署名。即“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
明代宗室爵号。封予镇国中尉之嫡长子外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