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海
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弱水(今额济纳河)自张掖北流,至下游分为东河、西河等河,汇潴于此。汉称居延泽,魏晋时一名西海,唐代后通称居延海。本为一湖,位于汉居延城东北,狭长弯曲,形如初月。后世湖面随额济纳河下游的改道而时有移动,且逐渐淤塞,元后分为亦集乃、哈班哈巴儿、塔刺失三海子。清以来分为二海,汉人称东西居延海,简称东海、西海,蒙古语称东海为索果诺尔(又作苏古诺尔),西海为嘎顺诺尔。今两海相距约35公里,总面积不超过300平方公里,位于汉居延城之北与西北,可能不完全在古居延海范围之内。
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弱水(今额济纳河)自张掖北流,至下游分为东河、西河等河,汇潴于此。汉称居延泽,魏晋时一名西海,唐代后通称居延海。本为一湖,位于汉居延城东北,狭长弯曲,形如初月。后世湖面随额济纳河下游的改道而时有移动,且逐渐淤塞,元后分为亦集乃、哈班哈巴儿、塔刺失三海子。清以来分为二海,汉人称东西居延海,简称东海、西海,蒙古语称东海为索果诺尔(又作苏古诺尔),西海为嘎顺诺尔。今两海相距约35公里,总面积不超过300平方公里,位于汉居延城之北与西北,可能不完全在古居延海范围之内。
1838—1894清江苏无锡人,字叔耘,号庸盦。初以副贡生入曾国藩幕,后随李鸿章办外交。曾上疏“治平六策”和“海防十议”,参与中英《烟台条约》的谈判。光绪五年(1879)总理衙门欲委英人赫德为总海防司
书名。清项名达著。是《勾股六术》、《三角和较术》、《开诸乘方捷术》各一卷的汇编。
金、元时称潞(今北运河)、卫(今南运河)二河汇合处为直沽。在今天津市内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汉口一带,为天津聚落最早兴起之地。元延祐三年(1316)置海津镇,明永乐二年(1404)筑天津城,为南北漕运和海运
书名。清时曰醇撰。一卷。同治十二年(1873)刻于长沙。阐明秦九韶大衍求一术。
官名。清末度支部长官。宣统三年(1911)改度支部尚书设。一人,从一品,特简。总理本部事务,并为国务大臣,参加阁议。
皇帝出外巡行。汉制,皇帝巡行所到之处,常对当地臣民有所赏赐,或豁免租赋,以示恩泽,故称行幸,或称幸。武帝元鼎四年(前113)“行幸雍,祠五畤。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元帝初元四年(前45)“行幸河
1116—1176南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字德远。绍兴进士。孝宗时,以太常丞召,累官员外郎兼皇子恭王府直讲、司农少卿、大理卿,以直宝文阁知静江府兼广西安抚,曾建议两淮营田,并疏通灵渠。自广西召还,
又译往流、罔留、翁牛特。参见“往流”。
尧之号。尧初封于唐(今山西太原西南),“尧所治地,太原晋阳县也,终虞之世以为号”(《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杜预注)。一说“尧初居陶(今山东定陶),后居唐(今河北定州)”,故以为号(《路史·后纪》卷十一注
干(榦);232—311晋宗室。字子良。司马懿子。魏封定陶伯。入晋,进平原王。咸宁初,遣诸王之国,因有疾且清虚静退,遂留。太康末,拜光禄大夫,加侍中。八王之乱起赵王伦辅政,以为卫将军。齐王冏起兵平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