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桥
又称安海桥、五里桥、西桥。在今福建晋江市安海镇西南。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至二十二年。跨越晋江、南安二市之间的海湾,全部用花岗石砌筑,全长四里多,结构严谨、工程浩大,为当时最长的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桥上原有五座亭子和扶栏望柱等建筑.均已废毁,现存五座木亭系清代改建,附近尚存宋塔数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安海桥、五里桥、西桥。在今福建晋江市安海镇西南。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至二十二年。跨越晋江、南安二市之间的海湾,全部用花岗石砌筑,全长四里多,结构严谨、工程浩大,为当时最长的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桥上原有五座亭子和扶栏望柱等建筑.均已废毁,现存五座木亭系清代改建,附近尚存宋塔数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汉、晋时为饯别之所。《后汉书·杨震传》:延光三年(124),震被遣归本郡,“行至(洛阳)城西夕阳亭”,饮酖而卒;《晋书·贾充传》:泰始七年(271)出镇关中,“百僚饯于夕阳亭”,皆即
南朝齐梁之际范缜论形神关系的范畴。“质”有“物质”和“实体”的含义,“用”指属性或作用。认为人的形体是产生精神的实体;精神属于形体的作用。“用”由“质”而生、离“质”即没有“用”。“形者神之质,神者形
见“左副都御史”。
1130—1198金盖州(今属辽宁)别里卖猛安奚屈谋克人。贞元初,以习女真字试补户部令史。大定十八年(1178),累迁刑部尚书,升参知政事,以考择人材颇称世宗意。二十三年,升尚书右丞。二十六年,转左丞
秦置。因析水为名。即今河南西峡县。《史记·高祖本纪》:秦二世三年(前207),刘邦“降析、郦”。秦属南阳郡,西汉属弘农郡,东汉属南阳郡,三国魏属南乡郡,晋属顺阳郡。南朝宋废。
即“徐子②”。
官名。东汉置,领中宫谒者三人,主皇后宫报中章。员一人,秩六百石,以宦官充任,隶大长秋。
人的五种品性。《白虎通·情性》:“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韩愈认为五者乃人生而俱有,分上、中、下三品,“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原性》)宋儒称人
①西周国名。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康城。《史记》有《卫康叔世家》。《史记》司马贞索隐曰:“康,畿内国名。宋忠曰:‘康叔从康徙封卫。’”王应麟《诗地理考》以为康叔初封即阳翟县西北康城。②(?—33)汉西域莎
书名。清罗正钧编。以记王錱在湘、鄂、粤、桂等地镇压太平军经过为主,兼述其求学及家事等。中记谱主参与组织湘勇及撰《练勇刍言》一书,对研究湘军营制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