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卫
隋初置领军府,炀帝改屯卫。唐初因之,龙朔二年(662)改威卫,别置屯营。光宅元年(684)改豹韬卫,神龙元年(705)复旧。皆分左右,各置大将军一人,正三品,将军二人,从三品。下有长史、录事参军及仓、兵、骑、胄等曹参军事。掌宫禁宿卫,位次武卫下,并分兵主守皇城东面助铺。各统有翊府及数十折冲府,其军士名羽林。
隋初置领军府,炀帝改屯卫。唐初因之,龙朔二年(662)改威卫,别置屯营。光宅元年(684)改豹韬卫,神龙元年(705)复旧。皆分左右,各置大将军一人,正三品,将军二人,从三品。下有长史、录事参军及仓、兵、骑、胄等曹参军事。掌宫禁宿卫,位次武卫下,并分兵主守皇城东面助铺。各统有翊府及数十折冲府,其军士名羽林。
①北宋庆历八年(1048)置,为河北四安抚司路之一。治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魏县、成安、广平、馆陶、威县、临西,山东聊城、冠县、莘县、茌平、高唐、夏津、临清、陵县、平原、惠民、阳
官名。东魏置。孝静帝武定二年(544),以太保孙腾、司徒高隆之为之,分赴河北、青州等地,搜括不在国家户籍上的浮逃户。
?—1863清满洲正黄旗人,字九峰。道光举人。初授工部笔帖式。累迁至江西广信、袁州知府。咸丰三年(1853)佐守南昌,抗御太平军。六年擢江西布政使,驻防饶州。七年迁江西巡抚,疏请起用回籍奔丧的曾国荃督
书名。近人梁启超撰。一册。简述斯巴达兴衰,于其贵族政体、军国主义大加称赞,认为其衰亡在于不注重文化建设、不向外国学习、不随形势发展而变法。冀以此为中国人借鉴。撰成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有《饮冰室
1020—1084北宋杭州富阳(今属浙江)人,字师厚,号今是翁。谢绛子。庆历进士。以荫为太庙斋郎。知余姚县,禁民私自煮盐以增税课,又筑海塘御潮。后通判汾州,疏奏浙东和籴之弊。通判海州时,废毁淫祠三百余
?—619隋河东(治今山西永济西南)人,字德本。少骁武,开皇初,为亲卫。平陈之役,以功拜仪同。后以本官领汉王杨谅府亲信。谅举兵,以苦谏被囚。谅败,超拜护军,改授武贲郎将。后从军,西击吐谷浑,东攻高丽,
使职名。即丽正殿修书使,唐开元七年(719)置。十三年改为集贤殿书院学士,以五品以上官为之。
战国时人。韩宣惠王时仕于韩。韩宣惠王二十一年(前312),楚围雍氏(今河南禹州东北),韩曾使他去秦国求救。后入秦,为秦昭王设谋,劝齐攻宋,以为齐破宋则三晋必危,诸侯恐秦、齐之合必割地于秦。后秦乘齐攻宋
水陂名。在唐江南道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北)东南。天宝时,汝水决岸,田畴荡废。上元时,曾建华陂以遏支流。大历时,刺史颜真卿继筑,名土塍陂。贞元时,刺史戴叔伦又筑,名冷泉陂,或称戴湖。咸通时,刺史李勃增筑
地名。在今四川兴文县东。明宣德二年(1427),招抚土著,景泰初反,成化三年(1467),官军进破昔乖寨,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