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玛兰厅
清嘉庆十六年(1811)置,驻今台湾宜兰县。属台湾府。光绪元年(1875)改为宜兰县。
清嘉庆十六年(1811)置,驻今台湾宜兰县。属台湾府。光绪元年(1875)改为宜兰县。
书名。明黄佐撰。六卷。《革除遗事》原书为十六卷,文字较繁,本书系作者手定删节本,原分七卷,一卷已佚。内容为:一、君纪,记建文;二、阖宫传,记皇太子妃吕氏、皇太孙妃马氏等;三、列传,记董伦、沐春、王绅等
书名。清李潢撰。九卷。以戴震校微波榭本《九章算术》为底本再加校勘,对《九章算术》及其刘徽注、李淳风注详加解释,并绘图说明,对后人大有裨益,然校勘、图说亦有可商榷之处。
乐曲名。隋唐时,西域音乐与民歌流入城市,得到市民、文人和专业乐工爱好,再行加工而定型成曲。与大曲相对,音乐形式短小,节奏自由,一遍或两遍独立成章。歌词多杂言,近口语,字数、句法、平仄格式皆依曲而定。初
明代岁办额盐中,供报中商人守场挨次候支之部分。永乐中定,岁办额盐十分为率,取七分为常股盐,余作存积。正统五年(1440)增为八分。景泰时,因边防多事,减为四分。
即“徐”。
1863—1922又译陶克陶胡、托克托琥、陶什陶。清内蒙古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人。蒙古族。台吉出身。光绪三十二年(1906),被推举去该旗札萨克处请愿,要求停止丈放土地,遭毒打。遂聚众起义,攻打垦务局
官署名。明代王府长史司下辖机构。洪武四年(1371)设,初名典祠所,后改典祠为奉祠,隶王相府。十三年罢王相府后,隶王府长史司。设奉祠正一人,正八品,副一人,从八品,典乐一人,正九品。掌祭祀乐舞。
文书名。出土于罗布淖尔北之古城。共三纸。据王国维《罗布淖尔北所出前凉西域长史李柏书稿跋》考证,第一纸为李柏上北凉张骏或其子重华表稿。其余二纸,“则书中所署日月,所言之事,所遣之使,一一相同,实一书之草
昇)龙(?—1713清四川成都人,字见之。大将军岳钟琪父。行伍出身。初为千总。康熙十四年(1675),从西宁总兵王进宝征讨吴三桂叛军,以功官天津总兵。三十五年,随大军征噶尔丹,昭莫多之役护粮督战建功,
①官吏之职位。《左传·文公六年》:“教之防利,委之常秩。”杜预注:“常秩,官司之常职。”②官吏品级。如“秩以五品”,即其品级为五品。故秩品连用。北周流外官之品级亦称秩,共分九秩,以九秩为高。③官吏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