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以来注略
书名。又名《五陵注略》。明许重熙撰。十四卷。成书于崇祯六年(1633)。记嘉靖以来大事,意在与明初洪武时期对比,使人以鉴得失。自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为一至五卷,自隆庆元年(1567)正月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为六至十一卷,自泰昌元年(1620)至天启七年(1627)八月为十二至十四卷。总记嘉靖以来五朝事迹,并加评论,以为鉴戒。
书名。又名《五陵注略》。明许重熙撰。十四卷。成书于崇祯六年(1633)。记嘉靖以来大事,意在与明初洪武时期对比,使人以鉴得失。自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为一至五卷,自隆庆元年(1567)正月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为六至十一卷,自泰昌元年(1620)至天启七年(1627)八月为十二至十四卷。总记嘉靖以来五朝事迹,并加评论,以为鉴戒。
1848—1911清末直隶河间(今属河北)人,祖籍浙江绍兴,原名英泰,字灵杰,道号乐元。幼迁居北京海淀,帮父硝皮头补鞋,绰号“皮硝李”。七岁时净身。咸丰六年(1856),进宫为小太监。以善梳新髻得慈禧
979—1046北宋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东)人,字伯纯。咸平进士。历陕西都转运使、权三司使等。天圣六年(1028),迁枢密副使。玉清昭应宫焚毁,以为民不堪命,反对修葺。后知河南府,陈安边六事,请加强对
即“朱充耀”。
①元晋王甘麻剌子。至元三十年(1293)封梁王。大德二年(1298),以张立道为云南行省参知政事,佐其治事。五年,元朝派兵征八百媳妇,道经顺元,民不堪扰,引起土官宋隆济起义,遣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幢兀儿、
1763—1825清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字绍武,号荛圃,又号复翁。乾隆举人,官户部主事。喜藏书,搜购宋本图书百余种,专藏一室,名为百宋一廛,并自作注释,说明版刻源流和收藏传授。勤于校勘,每得珍本,即
官名。又称大司成。一说即师氏。掌教国子。《礼记·文王世子》:“《语》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之谓也。”又:“大司成论说在东序。”郑玄注:“论说课其义之深浅,才能优劣。此云‘
即今滁河。《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赤乌十三年(250),“遣军十万,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即在堂邑(今江苏六合县)境堰涂水为塘以防魏兵南下。唐以后改“涂”作“滁”。
西汉置。治今山东济阳县西北苏庙东。属济南郡。北齐废。
见“芒②”。
?—1624明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字墨池。万历进士,累迁刑部郎中。天启三年(1623)官至工部尚书。卒于任。究心律法,著有《宣慈录》、《司空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