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蜀高祖
即“孟知祥”。
即“孟知祥”。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日本东亚同文会派山田良政等人在南京创办南京同文书院,次年迁至上海,改称是名。根津一任院长。每年招收日本学生一百名,学制四年,以培养精通中国经济与中国语言的专门人才为宗
餘)庆(746—820唐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人,字居业。三世显官。大历进士。德宗时,由幕府选为翰林学士,迁工部侍郎,知吏部选事。贞元十四年(798),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坐事贬郴州司马。宪宗立,再
古族名。清代罗罗(今彝族)的一部分。分布于云南广西府(治今泸西)、开化府(治今文山)一带。近代泸西、师宗、弥勒等县彝族一部分自称格濮,当即为阿戛。
①古时地方向朝廷荐举人才,为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魏、晋、南北朝以前,由地方州郡向朝廷选举人才,泛称贡举。其名目主要有孝廉、秀才、贤良、方正等,并有年限与名额的规定。三国魏初置中正选官。黄初三年(222
1687—1763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寿门,号冬心,又号司农。少受业于何焯,工诗文,持论不同凡俗。工隶书、篆刻,精鉴赏,善别古书画真赝。乾隆元年(1736)被荐与博学鸿词试,入京未试而返。生平好
①(?—1683或1689)明末清初苏州吴江(今属江苏)人,字长发,号见桃居士。明诸生。生平喜读书,精研经学,于《诗》用力尤多,历十四载,三易其稿,成《毛诗稽古编》,驳斥朱熹的《诗集传》,尊崇小序和毛
战国楚邑。在今河南平舆县北。《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年(前224),“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王翦列传》作“平舆”。秦置平舆县。
唐时关于百官俸禄的法令。令文散见于《唐六典》、《通典》及敦煌发现的《唐职官表》诸书。 日本养老时代(717—723)的《禄令》亦可资参考。
708—833唐时吐蕃堆龙(今西藏堆龙德庆)人。出身于藏医世家,自幼随父学医。赤松德赞时,为宫廷医生,后游学全藏,并入内地,去尼婆罗、印度等地,广学博闻,总结前人经验,结合个人实践,主持编写成《四部医
官名。(1)南齐高帝建元四年(482)置于国学,管理国学庶务。有二员,位准太常主簿。梁国学亦置,位流外三品蕴位。唐代国子监所统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先后皆置,或四员或二员,掌抄录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