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北京人

北京人

又称北京猿人、中国猿人、北京直立人。是距今约五十多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因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而得名。周口店猿人洞自 1927年以来经多次发掘,共获得头盖骨六具(第一个头盖骨是裴文中在1929年发现的)、头骨碎片十二块、下颔骨十五块、牙齿一百五十七枚、大腿骨断片七块、小腿骨一块、上臂骨三块、锁骨一块、月骨一块,共代表四十多个男女个体。北京人头部有许多猿类特征:头盖低平,额部后倾,眉骨粗壮前突、鼻子宽扁、牙齿粗大而纹理复杂、吻部前伸,头骨骨壁约比现代人厚一倍,脑量平均1075毫升,约为现代人平均数1400毫升的百分之八十;但其上肢骨已与现代人极为相似,下肢骨有与现代人相似之处,其身长约163厘米。上肢由于劳动发展较快,下肢只担负行走发展较慢,而脑及头骨是随着手的劳动和四肢的分化而发展的,故比四肢具有较多原始性。石器共发现十多万件,制造石器的原料有水晶、石英、燧石、砂岩、石英岩等。北京人已懂得对不同石料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主要有锤击法、碰砧法和砸击法,经第二步加工的石器仅占极少数,主要器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分直刃、凸刃、凹刃、多边刃和盘状的)、尖状器,其中小尖状器较精致,为世界上其他同时期遗址中所没有。骨角器有截断了的鹿角根、鹿角尖和作水瓢用的鹿头骨,还有用肢骨作成的尖状器和刀状器。遗址中有四层面积较大较厚的灰烬层,灰烬里有火烧过的石头、兽骨、朴树籽和木炭,说明北京人已会用火及管理火。发现的动物化石达一百多种,现今已绝灭的占百分之三十,主要有水牛、野马、犀牛、象、肿骨鹿、梅花鹿、剑齿虎、鸵鸟等,由此推知当时周口店的气候比现在温暖。北京人居住地点的周围有河流、沼泽、森林、草原和沙漠。几十人住在一起,过着采集、渔捞和狩猎生活,其社会处在原始人群阶段。建国以前所发现的北京人化石,绝大部分于1941年在美国人手中被弄得下落不明。

北京人

北京人头盖骨

猜你喜欢

  • 蛇谱

    书名。清陈鼎撰。全书一卷。康熙三十四年(1695)成书。系作者宦游南方边陲之地的见闻记录。其中记述闽、台、粤、桂、滇、黔一带,远及安南、天方(麦加)、三佛齐蛇类五十二种(摘自《山海经》十种未计)。除属

  • 文武两朝献替记

    书名。一作《两朝献替记》。唐李德裕撰。三卷。自述在文宗、武宗期间任宰相时的重要奏对、议论。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 南霁云

    ?—757唐魏州顿丘(今河南清丰西)人。少微贱,为人操舟。安禄山反,从巨野尉张沼讨之。后从张巡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甚相得。至德二载(757),禄山部将尹子奇来攻,他一箭射中子奇左目。既而城中食尽,

  • 毛岳生

    岳(嶽);1791—1841清江苏宝山人,后迁居嘉定(今均属上海)。字生(申)甫,一字饮兰。幼孤贫,自力于学。以其祖难荫袭云骑尉,不就,改文学生。曾从姚鼐习古文辞。其治学涉及经史、音韵、训诂、名物、舆

  • 洛(雒)阳

    城名、县名。“洛”本作“雒”,三国魏改。故城有二: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白马寺东二里洛河北岸。原为周成王时周公营建雒邑的成周城,周敬王避王子朝之乱,迁都于此,加以扩建,为春秋后期最繁荣的都市之一。战国时改

  • 擎天柱

    书名。署湖南宁乡举人孔诲学等八人联名,实由湖南著名反洋教士绅周汉等人撰写刊布。采取上清总理衙门书的形式揭露、痛斥基督教的罪恶。恳请总理衙门奏请立传谕旨禁绝洋教,以免纲常日坏,祸患日深。并言如禁教遭到外

  • 毋盐氏

    西汉人。史失其名。大商人兼高利贷者,景帝前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反时,长安列侯封君因从军旅,向子钱家借贷。子钱家以战事成败未卜,莫肯予。独其出千金相贷,利息以十倍计。三月后吴楚乱平,毋盐氏以此富关中

  • 汾州府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升汾州置。治汾阳县。辖境相当今山西汾阳、介休、平遥、孝义、临县、中阳、离石、石楼等市、县地。明清属山西省。1912年废。

  • 冯豹

    ?—102东汉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字仲文。好儒学,教授《诗》、《春秋》。初举孝廉,拜尚书郎。章帝时,西域方平,以才能拜为河西副校尉。和帝初,奏置戊己校尉,城郭诸国复率旧职。后迁武威太守,复征

  • 封国

    又称封建。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给诸侯,使其在封定之区域内建立邦国,谓之封国。相传周代封国之制,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