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报记
即“还冤志”。
即“还冤志”。
?—约557北朝时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字景宣。博通经籍。初为太学博士,注《大戴礼》。北魏永熙三年(534),弃家从魏孝武帝入关,授黄门侍郎,领著作。丞相宇文泰执政,尊其儒术,常召顾问。太子及诸王
隋唐时于阗(今新疆和田)人,一作吐火罗国人。曾为质于隋,封郡公。善画西域人物及佛像,擅名于时。子名乙僧,亦善画,分称大、小尉迟。所画《六番图》、《外国宝树图》、《婆罗门图》以及《千钵文殊像》、《净土经
档案名称。清代军机处档册。内载军机处行京内各衙门及各省督、抚、将军等之文稿。起自乾隆四十二年(1777),止于宣统三年(1911)。有咨行、片行、知照、知会、移会、交片等文种。光绪二十四年(1898)
?—1427明贵州乖西(今开阳)昆祖比寨人。苗族。永乐、洪熙中,屡发动乖西诸寨少数民族农民,拒不输赋。宣德二年(1427),明廷命湖广贵州总兵官萧授调兵攻破昆祖比寨,他败走谷王山箐,终因力竭,在战斗中
爵位名。春秋已见,一说为秦国爵名,一说为官名,或即车右。战国秦国置,为秦二十等爵第四级。《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传食律》:“不更以下到谋人,粺米一斗,酱半升,采(菜)羹,刍、稿各半石。”《汉书·
明清由新进士中选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者。又称庶常。始设于明洪武年间,择进士俾观政于诸衙门,学习办事。六科及府部、翰林院均置。永乐二年(1404)专设于翰林院庶常馆,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写者入馆进学,称为
又译查老温。即“塔思”。
古部落名。高车之一部。维吾尔族先祖。游牧于鹿浑海(鄂尔浑河)西北。北魏太武帝北征,迫使高车数十万落南迁。孝文帝南侵,召漠南高车随征。高车不从,共推袁纥树者为主,相率北上,入柔然境。隋作韦纥,唐作回纥或
周代称分封的诸侯国。《周礼·秋官·大行人》:“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之爵,以同邦国之礼,而待其宾客。”
档案名称。清军机处的档册。所载为同治间关于东三省及热察绥等处军务活动方面的文件,均为有关奏折及上谕的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