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储才馆

储才馆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闰四月正式设立。由外务部堂官直辖,是训练和储备外交人才的机构。设提调、帮提调、文案、支应、庶务等官。受训人员为在职官员和留学生、译学馆毕业的学生,课程有讲习、调查、翻译、评议、撰拟、编辑等,学习期限一般为三个月至一年。

猜你喜欢

  • 什伍

    ①古代地方基层组织。《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司马贞索隐引刘氏云:“五家为保,十保相连。”《管子·立政》:“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②军队基层编制。《尉缭子·伍制令

  • 金朝兴

    ?—1382明庐州巢县(今安徽巢湖市)人。元末结寨自保,率众投归朱元璋。历官左翼副元帅、龙骧卫指挥同知、大同卫指挥使。洪武三年(1370)进都督佥事,拜秦王左相。有智谋,善以偏师取胜,功在诸偏将之上。

  • 尚方令

    官名。秦及西汉少府属官有尚方令、丞。东汉沿置,秩六百石,常以宦者为之。职掌制造兵器及宫内器用。东汉末分置中、左、右三尚方。三国魏沿置,每尚方置一人,七品,隶少府。吴亦置。西晋因魏制。东晋唯置一尚方令,

  • 渌口

    地名。即今湖南株洲县渌口镇。《资治通鉴》:南朝梁承圣元年(552),“陆纳袭击衡州刺史丁道贵于渌口,破之”,即此。

  • 万木草堂

    学校名。清光绪十七年(1891)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创办。后迁卫边街邝氏祠,再迁广府学宫仰高祠。有为自任总教授、总监督,以《长兴学记》为学规。以康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讲学主要内容。讲解中国

  • 枢相

    五代、宋枢密使带相印或宰相兼任枢密使者称“枢相”。

  • 陶器模制法

    陶瓷术语。将泥料填入模子制成陶器坯形的方法。此法不仅使生产出的陶坯器体规范,而且纹饰较清晰。此方法从新石器时代沿用至今。

  • 左拾遗

    官名。唐垂拱元年(685)始置,属门下省,员二人,从八品上,掌供奉讽谏。天授二年(691)增至五人,后除授颇滥,故有“拾遗平斗量”之讥。宋初沿置,多出领外任,或兼领别司,不专任谏职。端拱元年(988)

  • 教坊记

    书名。唐崔令钦著。一卷。令钦,博陵(治今河北定州)人,历官国子司业。本书三千字,记述开元时有关教坊设置,乐工舞工的教习、排练、演出制度、生活琐事。录有教坊曲名三百二十四个(《四库提要》误作三百二十五个

  • 谏院

    官署名。五代始置。宋初不置。仁宗明道元年(1032)置。知院官以司谏、正言充任,如他官兼领则称知谏院,司谏、正言亦有领他职而不预谏诤者。庆历四年(1044),规定不用现任宰相、执政推荐者为谏官。元丰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