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人
见“俞人”。
见“俞人”。
佛教基本教义之一。“因”亦称“因缘”;“果”或称“果报”。“因”者能生,“果”者所生,有因则必有果,有果则必有因。认为任何思想和行为,一经产生,不会自行消失,必然导致相应的后果。“因果”之理,贯通“三
古时中国含义不一。①指国都、京师。《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裴骃集解:“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②
668—737日本河内国丹比郡人。唐开元四年(716,灵龟二年)任遣唐押使。次年,与大使阿部安麿,遣唐留学生吉备真备、阿部仲麻吕,遣唐学问僧玄昉等一行五百五十七人赴唐,同年九月到达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晋初广陵(治今江苏扬州)人,字翁子。少有异才。母失明,遂不应辟召,躬亲侍养。后仕吴,官至中书侍郎。吴亡,陆云荐之于扬州刺史周浚,本邑大中正刘颂举为小中正。太康中卒。
明应天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号三松。学元人倪瓒、明人吴伟,善以焦墨枯笔绘山水,潇洒劲特,多蓄烟雾之变。武宗南巡,见而喜之。绘有《旭日东升图》、《归思图》、《溪山渔艇图》等。
指汉以来在边郡屯戍编入部、曲、屯军事组织的夷、汉士卒。其来源,初为中原地区汉人;至蜀汉建兴三年(225),丞相诸葛亮定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二省),鼓励南中豪族出金帛财物招徕当地少数民族,
粟一作速。即今吉林松花江。《魏书·勿吉国传》:“国有大水,阔三里余,名速末水。”为靺鞨七部之一粟末部的活动地区。
见“望厦条约”。
?—793唐时渤海第三代王。公元737—793年在位。大武艺次子。父死继位,袭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遣使入唐,请写《汉书》、《三国志》、《晋书》、《唐礼》等典籍。大兴十八年(754)移都上京龙泉府(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一日(1906.12.16)在保定创刊。王法勤主编。初为半月刊,第三期起改旬刊。设社说、地方政治、地方风俗、地方生计、国内新闻、外国新闻等栏目,鼓吹地方自治,提倡风俗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