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民
明代灶丁之别称。亭为煮盐之地。灶户(即盐户)旧称亭户,明沿旧称,故称灶丁为亭民。
明代灶丁之别称。亭为煮盐之地。灶户(即盐户)旧称亭户,明沿旧称,故称灶丁为亭民。
明仁宗朱高炽语录汇编。杨士奇等编纂。宣德五年(1430)成书,与《仁宗实录》同进。六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二卷。凡四十一子目,前有宣德五年明宣宗序。参见“皇明宝训”。
又名三旗包衣前锋营。清八旗兵制之一。乾隆十三年(1748)置。掌习解马、花马箭。由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包衣护军内选充,为三营,每营四十人,设前锋参领、委署前锋参领、前锋校、委署前锋校(每旗各二人)、蓝
地名。一作合膊。战国属韩。在今河南舞阳县南。产利剑。《战国策·韩策一》:“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
即“惠民局”。
1885—1907清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名渊,字墨峰,别号光复子。光绪二十四年(1898)入福建武备学堂肄业。三十一年入绍兴大通师范学堂。次年赴日学巡警。旋归国,与秋瑾等组织锐进学社,编辑《中国女报
清代北方旱作地区采用的一种灭茬技术。杨屾《知本提纲·修业章》:“初耕宜浅,破皮掩草,次耕渐深,见泥除根;转耕勿动生土,频耖毋留纤草。”为浅—深—浅耕作法的具体表述。此法沿用至今。
三国时长沙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伯绪(一作伯序)。东汉中平时仕郡功曹,孙坚举为孝廉,除尚书郎。曾说长沙太守张羡拒刘表归曹操。操征荆州,辟为丞相掾主簿,迁赵郡太守。建安十八年(213),为虎贲中郎将侍
?—734契丹大贺氏联盟的军事首长。所属部落不详。唐开元三年(715),随大贺氏联盟长失活附唐,受封为静析军副使,掌兵马。十八年,推翻大贺氏,另立别部长屈列。唐兵来攻,附突厥,领兵反攻。二十二年,兵败
760—847唐扬州(今属江苏)人,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字举之。王播弟。贞元进士,又登直言极谏科。元和中,以比部郎中知制诰。穆宗立,拜中书舍人,寻迁礼部侍郎,奏请所取进士杂文先送宰相阅视,然后
西汉高帝九年(前198)分巨鹿郡置河间郡,文帝二年(前178)改为国。十五年国除,分为河间、广川、勃海三郡。景帝二年(前155)复改河间郡为国,治乐成县(今献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北青县、南皮县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