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二里岗战国墓

二里岗战国墓

战国时期墓葬群。位于河南郑州市东南郊二里岗。在七万多平方米的范围内探出墓葬五百余座,其中战国墓占百分之九十。1953—1954年发掘战国墓二百十二座。墓间平均距离2—4米,最近仅0.2米,但无相互打破的情况。其中以中、小型竖穴土坑墓为主,共一百八十六座,皆有棺,部分配有椁。

二里岗战国竖穴土坑墓平面图

其次是竖穴空心砖椁墓,共二十六座。头多向北,葬式主要有仰身直肢与仰身屈肢两种。约百分之九十三的墓随葬五至二十件陶、铜、铁器等,多置于壁龛内。据陶器组合形式,这批墓葬可划为三类:第一类,组合为鼎、豆、壶各一,多伴有盘、匜各一,占陶器墓的百分之五十七,约属战国中期。第二类,组合为鼎、盒、壶各一。第三类,以所谓合碗一分别与一件壶、尊、罐组合。二、三类墓数量较少,约属战国晚期或末期。墓中填土内多发现有钁、臿、锄等铁农具,可能是掘墓穴时遗落的。

明刻本《二刻拍案惊奇》插图

猜你喜欢

  • 弄栋蛮

    唐代云南白蛮部落。本居姚州弄栋县(今姚安),因误杀唐姚州司户,被迫北迁磨些江(今金沙江)畔及剑、共诸川(今剑川、鹤庆)。唐贞元十年(794)南诏破吐蕃城邑,迁之于永昌(今保山)。

  • ?极

    ��又作桥。相传为黄帝之孙,玄嚣之子,帝喾之父。

  • 枚卜

    泛指选官。《尚书·大禹谟》:“枚卜功臣,惟吉之从。”为古代选官之法。明末特指选用内阁大学士。崇祯初年,以阁臣皆阉党,诏廷臣推举,列上十人。思宗贮名金瓯,焚香肃拜,以次探取。

  • 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

    即“交收东三省条约”。

  • 会昌废佛

    又称会昌法难、武宗毁佛。唐武宗恨僧尼蠹耗天下财富,好道术修摄,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出入禁中,亲受法箓,宰臣李德裕等亦恶佛法,遂于会昌二年(842),勒令僧尼还俗,财物入官,僧许留奴一人,尼许留婢二人

  • 左骐骥副使

    官名。宋雍熙中置,后用为武臣阶官,属西班诸司使。咸平元年(998),定为同七品。元丰改制,改从七品。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改武德郎。

  • 畏吾

    即“畏兀儿”。

  • 高爵

    秦汉二十等爵制中级位高者称高爵,相对于低爵而言。高、低爵的界限与标志因时而异。秦时指公大夫(第七级)以上,其地位与县令丞相当,汉初因之。汉高帝五年(前202)下诏规定“七大夫(即公大夫)、公乘以上皆高

  • 奕?

    1840—1891清道光帝第七子。爱新觉罗氏。咸丰元年(1851)封为醇郡王。十一年参与祺祥政变,亲赴密云逮捕肃顺,得慈禧太后信任,迭授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同治十一年(1872)进封醇亲

  • 氶县

    氶一作承或丞。西汉置。以氶水所经得名。在今山东枣庄市东南旧峄县西北。隋大业初改为兰陵县。唐武德四年(621)又改为氶县。《资治通鉴》:唐元和十四年(819),“李愬败平卢兵于沂州,拔丞县”,即此。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