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骠骑府

骠骑府

骠骑将军府简称。两汉、魏、晋、南朝、北魏、北齐骠骑将军为重号将军,多开府置僚属。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以十二大将军领二十四军,各军长官例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大将军),其府简称开府府,下辖仪同府。隋初改开府府为骠骑府,分设各地,统领府兵,府数增多,职级降低,设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为长贰,分属十二府大将军。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鹰扬府。唐初复改骠骑府,置骠骑、车骑将军,分属十二卫、十二军等,诸卫、东宫诸率府所属亲、勋卫下亦置。高祖武德七年(624)以后先后改名统军府、折冲府等。参见“骠骑将军”。


官署名。骠骑府是骠骑将军府的简称。西汉、魏、晋、南北朝骠骑将军多开府置长史、司马、掾属等官。隋开皇中置骠骑将军府,每府置骠骑、车骑将军各二人;隋炀帝改骠骑将军为鹰扬郎将,改车骑将军为鹰扬副郎将。唐初复称骠骑、车骑将军,唐高祖武德元年,诏以军头为骠骑将军,军副为车骑将军;又诏太子诸率府各置骠骑将军五员,以后省;唐高宗显庆元年,仍复置骠骑大将军为武散官。见《通典·职官十六·骠骑将军》。

猜你喜欢

  • 北部尚书

    官名。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 (396) 置,尚书省北部曹长官。权任很重,略低于南部尚书。文成帝崩时,慕容白曜任此职,与乙浑共秉相政。参见“北部曹”。官名。北魏初期设,《文献通考·职官六》说:“掌北边州郡

  • 灌谒者郎中

    官名,东汉置,即灌谒者,详“灌谒者”。

  • 鼓吹

    演奏鼓吹乐的乐队。鼓吹乐源自北方民族,主要乐器有鼓钲箫笳等。本用于军中。汉朝宫廷卤簿亦用之,甚隆重。或以赐有功大臣,遂成为皇帝赐予臣下的一种礼遇。东汉边将及万人将军始有,位不及者仅得假之。魏晋其赐甚轻

  • 铨写

    吏员名。元代于吏部置,员额五人,掌缮写之事。

  • 赈务处

    内务部直辖机构。北洋政府时期每当各地出现水旱等灾,其灾情比较严重时,一般即在内务部设置赈务处,负责赈济事务,事毕撤销。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十月,直、鲁、豫、晋、陕各省旱灾严重,除派员办理赈粜外,

  • 札调

    清制,凡以“札”调动官员称札调。

  • 左右将军

    此为左将军与右将军的合称。战国时就有左右将军,秦汉沿置,掌领兵征伐。《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有长史,秩千

  • 内翻书房掌档

    官名。见“内翻书房”。

  • 内国史院学士

    见“内三院学士”。

  • 经略安抚使

    官名。宋仁宗皇祐四年 (1052) 以侬智高起义,始于广州、桂州置,以本州知州兼任。其后,西南边帅多带此衔,以重其权。神宗熙宁五年(1072),又置于熙河、永兴、鄜延、环庆、秦凤、泾原等六路。后帅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