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集贤殿书院

集贤殿书院

官署名。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改丽正修书院置,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旨以求之。置学士、直学士、知院事、副知院事、判院、押院中使及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校理官、待制官、留院官、检讨官、正字、孔目官、专知御书检讨、知书官等。文属中书省。


书院名。唐置。《新唐书·百官二·集贤殿书院》:“集贤殿书院,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脩撰官,掌刊缉经籍。凡图书遗逸、贤才隐滞,则承旨以求之。谋虑可施于时,著述可行于世者,考其学术以闻。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月中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于外。”“(开元)十三年,改丽正脩书院为集贤殿书院,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宰相—人为学士知院事,常侍一人为副知院事,又置判院一人、押院中使一人。玄宗尝选耆儒,日一人侍读,以质史籍疑义,至是,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其后又增脩撰官、校理官、待制官,留院官、知检讨官、文学直之员;募能书者为书直及写御书人。”又置画直。至德二年置大学士。

猜你喜欢

  • 都卫断事司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置各都卫指挥使司断事司,以理军中词讼。洪武八年改各都卫为都指挥使司或行都指挥使司。仍置断事司,设断事,正六品,副断事,正七品。

  • 太公

    汉书中称汉高祖刘邦他父亲为太公。《汉书·高帝纪下》:“上归栎阳,五日一朝太公。”

  • 煖殿

    官名。明朝宦官御前近侍之一,品级虽然不高,但因系皇帝近侍,地位颇重。

  • 纲辖

    尚书左、右丞别称。

  • 冗从仆射

    官名。① 东汉有中黄门冗从仆射,以宦官任之,掌皇宫禁卫。三国魏因其名而改置,任用士人,统营兵,负责宫禁侍卫,属光禄勋。员一人,五品。西晋沿置,与虎贲中郎将、羽林监合称三将。五品。东晋以后无营兵。南朝属

  • 河道

    官名。亦称管河道。明清道员之一。明弘治(1488—1505)中河南设一人,以按察司副使充任。隆庆六年(1572)添设一员,专理黄河修筑堤岸之事。清顺治(1644—1661)初年于河道总督之下,置各分司

  • 精膳清吏使

    官署名,掌宴飨、牲豆、酒膳之事。明、清皆有此司,为礼部的第四司。《明史·职官一·礼部》:《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仪制、词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

  • 正任观察使

    参见“正任”、“观察使”。

  • 虎贲督

    官名。西晋置,为左、右卫五部督之一,统领虎贲,侍卫皇帝,分属于左、右卫将军。唐朝人修史时,因避讳改称武贲督。武官名。晋置, 属骁骑将军,掌统特选之兵。

  • 固山谙班

    即“固山昂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