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直正员郎
“通直散骑侍郎”省称。
“通直散骑侍郎”省称。
参见“邮传部左参议”。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蕃部中大夫司匡上士佐官,正二命。
官名。辽朝置。太祖神册五年(920),以康默记为皇都夷离毕,主刑狱。
官名。南朝梁置,属东宫导客局。流外三品蕴位。
官名。北齐置。原称第二领民庶长,唐朝人修北朝史时因避讳改。视从五品。
选举制度。其称始见于汉,因由各地官吏荐举,故名。后俗称举人。专指科举制度中应贡举考试的各科士人。隋、唐时为进士科由官府特别是州、县、馆、监送往尚书省参加礼部或吏部考试者。宋朝举人登科即授官,应试不合格
服饰名。清朝官服之一。满语称“额伦代”。即是行褂,长只到股,袖只到肘,行军或旅行,主要是骑马时穿在袍服之外。自王公大臣以下官吏、庶民皆可用之。乾隆(1736—1795)中傅恒征金川归,喜其便捷,名之“
官名。南朝梁置,位一班。职掌不详。
县门下吏名。汉代县廷与郡府一样有一个专管记录、簿书的记室,相当于一个曹。其吏员有主记掾,见《两汉金石记》一一《苍颉庙碑侧》,其地位在录事史之上。此外又有记室史、记室书佐、主记书佐,而主记、记室均为主记
官署名。民国十七年十月置,为民国政府五院之一,是全国最高立法机关,掌理议、决法律、预算、大赦、宣战、媾和、条约及其他重要国际事项。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国民政府委员担任;设立法委员四十九人至九十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