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行台尚书省

行台尚书省

官署名,简称行台省。隋文帝初于诸道设置,有河北道、河南道、西南道、山南道、淮南道等行台尚书省,设尚书令、仆射各一员为长贰; 兵部尚书一员兼吏部、礼部,度支尚书一员兼都官、工部;丞一员,左、右任置; 都事四员; 又有考功侍郎一员兼吏部、爵部、司勋,礼部侍郎一员兼祠部、主客,膳部侍郎一员,兵部侍郎一员兼职方,驾部侍郎一员,库部侍郎一员,刑部侍郎一员兼都官、司门,度支侍郎一员兼仓部,户部侍郎一员兼比部,金部侍郎一员,工部侍郎一员,屯田侍郎一员兼水部、虞部; 又置食货、农圃、武器、百工诸监,正、副监各一员及丞、录事等员。唐高祖武德(618—626)初,以诸道军务事繁,分置于益州道、襄州道、东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东道,掌管内军政,有令一员、仆射一员,丞一员左右任置,都事、主事各二员; 兵部尚书一员兼掌吏部、礼部事,领考功郎中一员、主事二员,膳部郎中一员、主事二员; 民部尚书一员兼掌刑部、工部事,领仓部郎中一员、主事二员,刑部郎中一员、主事二员,屯田郎中一员、主事二员; 食货监一员兼掌农圃监事,丞一员; 武器监一员兼掌百工监事,丞二员,两监并有录事、典事等员; 武德五年罢山东道行台,九年余道并省。金朝置,掌管内政务,熙宗天会十五年(1137)罢刘豫伪齐政权,置于汴京(今河南开封),隶尚书省,置左、右丞相,天眷元年(1138)以河南、陕西地还宋朝,遂改置于燕京(今北京),三年复移置于汴,皇统二年(1142)定其官品皆比中台(中央尚书省)低一等,海陵主天德二年(1150)罢,政令统一于朝廷。

猜你喜欢

  • 宝云局

    官署名。清朝云南之铸钱局。顺治十七年(1660)置局,康熙六十一年(1722)改今名。设监铸官一人,以云南府知府充任。掌理本省鼓铸事宜。

  • 参将

    官名。明朝镇守地方之统兵官。位于总兵、副总兵之下,分守各路。无品级,无定员。② 清朝绿营军之将领,即“营”之最高统兵官。位于副将之下。正三品。统理一营之军务。分属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管辖。或专守一城

  • 空军总司令部

    空军指挥机关。国民党政府设置,为国防部所属四大军种司令部之一,由原军事委员会的航空委员会改建而成,管辖空军各部队、学校、工厂、航空站以及空军特务旅、航空工程兵、防空部队等。设总司令一人,为中将级;副总

  • 守阙守当官

    吏名。北宋前期,中书门下置。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中书省、门下省各置。位在守当官下。吏员名。宋代置于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在三省吏房中充抄写之任。其地位低于守当官。绍圣三年(公元1

  • 右觉义

    官名。明清僧录司之官员。分掌天下释教之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一人,从八品。康熙十三年(1674)定设一人,亦为从八品。依例升迁左觉义,缺出由候补僧官升补。

  • 御前大臣

    官名。清康熙(1662—1722)间置。由王公大臣内特简兼充,无定员。掌乾清门内侍卫、司员诸务,实际即统辖内廷事务,并常日侍直于皇帝左右。逢皇帝出宫巡幸,与领侍卫内大臣任后扈大臣。并兼管奏事处事务。乾

  • 郡学主事

    学官名。晋置,为郡学之长。见《华阳国志》一一“李毅”条。

  • 升班

    清朝授官班秩之一。指下级官员升任上级官职之班次。分为数途: 开列具题升者,大学士以尚书、左都御史升任; 论俸引见升者,汉司业、赞善以修撰、编修、检讨引见升任; 拣选引见升者,满洲国子监司业,以科甲出身

  • 南苑郎中

    官名。清朝内务府奉宸苑所属南苑长官。掌征南苑地赋,并治园庭事务。顺治十六年(1659)设,额定一人,正五品。初隶采捕衙门,康熙十六年(1677)改隶都虞司,二十三年始隶奉宸苑。

  • 内阁稽察房

    清代内阁内部机构。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设立,专为皇帝催办、检查和汇报各部院衙门执行上谕的情况。凡交部议复事件,按日记档,俟各部院移会到时,分别已结、未结,每月汇奏一次,称为“月折”;又军机处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