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膂力骁壮科

膂力骁壮科

科举制科之一。隋代设置, 属于武类科目。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诏举。参见“制科”。

猜你喜欢

  • 次长

    官名。民国设此官。中央各部除设部长之外,还设次长,相当今天的副部长,如政务次长,常务次长。官名。南京临时政府始置,为中央行政各部的副首长,员额一人。北洋政府沿其制设,为简任官。其称号如外交次长、内务次

  • 堂案

    唐朝宰相处理地方府州事务之公文,谓之堂案。

  • 国子寺

    官署名。北齐置,掌训教胄子,管理中央、地方学校之政。设祭酒一人,置功曹、五官、主簿、录事员,领国子、太学、四门三学,各有博士、助教、学生; 诸郡太学亦隶之。隋朝沿置,隶太常寺,设祭酒一员,属官有主簿、

  • 庶务提调

    官名。清末各学堂负责庶务之职官,又名庶务长。光绪二十七年(1901)后在全国各类中等、高等新式学堂及大学堂普遍设置。掌修建房屋,置备器物,雇用工役一切庶务。凡学堂中应办要事,随时与监督商办。辖文案官、

  • 振行

    考功郎中、度支郎中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 “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考功(郎)度支(郎)为振行”。

  • 祠祭清吏司郎中

    官署名。简称祠祭司郎中。明清礼部祠祭清吏司之主官,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祠部郎中设,一人。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亦设一人,皆正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郎中一人。七年增设满洲郎中一

  • 大理寺右寺

    参见“大理寺左寺”。

  • 通事郎

    官名,三国魏置,掌起草诏令。魏文帝黄初年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且置通事郎。专掌起草诏令。

  • 郡东曹掾

    郡纲纪吏。隋炀帝时置,见郡“西曹掾”。

  • 八坐

    即“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