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翊卫府

翊卫府

官署名。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置,为三卫府之一,掌殿陛护卫之事。设翊卫府郎二十人,翊卫中郎二十人,选卿监、正任刺史、遥郡团练使以上官之子孙充任。五年废。


官署名。为翊卫的官署,在隋为十二卫府之一,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总府事,并统诸鹰扬府。置护军四人,掌副二将军,无将军,则一人摄;有亲侍,领亲、勋、武三侍。其他卫府则无三侍。唐代翊卫分一府二府,每府置中郎将一人,正四品下;左右郎将一人,正五品上,翊卫(官),正八品上。宋代翊卫府置郎二十员,中郎二十员,文武各四十员。立于两阶卫士之前。见《隋书·百官下·十二卫》、《新唐书·百官四上·十六卫》、《宋史·职官六·三卫官》。

猜你喜欢

  • 散实参领

    官制用语。指担任较低官职者带或领较高级的散官。北魏末孝武帝曾下诏禁止卑官带领大夫及员外散骑常侍等正员以外的高级散官,只可加散号将军。如愿任散官者,则免去其有实际职权的官职,不能兼得。见《魏书·出帝平阳

  • 印钞局

    官署名。元朝始置,为交钞提举司下属机构。分置于大名、济宁等处。掌印钞事。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七月罢。明洪武七年(1374)亦置,隶宝钞提举司。掌印造宝钞。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十三年罢。十九年复置

  • 降授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犯罪,降等注授差遣,无等可降者,授远小去处。称为降授。系衔首带“降授”二字。官员降罚方式之一。宋制,官员犯罪则降等注授差遣;无等可降者,授以远小去处。凡降授官,其衔首均带“降授”二

  • 锡命

    同“赐命”。君主对臣下赐予物品、爵位或官职的命令。《谷梁传·庄公元年》: “锡命非正也。”《公羊传·庄公元年》: 王使荣叔来赐桓公命。”

  • 都坐大官

    即北魏时“中都坐大官”、“内都坐大官”、“外都坐大官”的泛称。

  • 休沐

    即休息、洗沐,指古代官员的例假。汉朝律令规定,吏五日得一休沐。唐朝永徽二年(652)二月定制,百官每十日一休假,称为旬假,又曰旬休。宋朝岁节寒食、冬至,百官休沐五日,上元、中元休沐一日,每旬择皇帝不御

  • 出蜜万户

    官名。元朝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隶乌思藏宣慰司,治所在今西藏日喀则县曲弥地方。

  • 参议院院内审计股审查委员会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参议院常任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理事各一人;委员,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定为五人。掌审查院内审计事项。

  • 稷仓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司仓下大夫稷仓中士佐官,正一命。

  • 羽林司马

    官名。晋置,为侍从武官。《晋书·职官志·二卫》:“又置武贲、羽林、上骑、异力四部……羽林司马,常从人数各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