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祠部尚书

祠部尚书

官名。东晋始置,南北朝沿置。北魏或称仪曹、祠曹、神部尚书,职掌略同。掌尚书省祠部曹。东晋、南朝领祠部、仪曹二曹郎。北齐领祠部、主客、虞曹、屯田、起部五曹郎。与尚书右仆射不并置。阙祠部尚书时,以尚书右仆射兼摄祠部事; 阙尚书右仆射时,亦常置祠部尚书兼掌右仆射事。隋改名“礼部尚书”。晋、宋、陈、北齐皆三品,梁十三班。


官名。东汉吏曹尚书兼掌斋祀,魏与西晋设祠部曹郎以司其事,至东晋始置祠部尚书,掌宗庙礼仪,与尚书右仆射为通职,不并置,常以右仆射摄其职;若右仆射缺,则以祠部尚书摄右仆射事。南朝宋祠部尚书领祠部、仪曹二曹。自东晋以后,祠部尚书与右仆射通职,不并置已成常制;宋齐梁陈也是如此。北魏置仪曹尚书,亦称祠部尚书,统祠部、主客、虞曹、屯田、起部五曹。另外又有仪曹,则不隶于祠部而属于殿中尚书。至隋为礼部尚书之职,见“礼部尚书”。

猜你喜欢

  • 盛京兵部左司

    官署名。清朝盛京兵部所属二司之一。康熙三十年 (1691) 设。掌邮传驿递事务,负责管理盛京二十九驿站。凡驿员传递文书经过者负责验看邮符,并供应其所需役夫马匹。设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一人,笔帖

  • 知惕隐司事

    官名,辽朝置。大惕隐司是掌皇族政教的官府,知惕隐司事是其主官,掌皇族政教,尤重礼节教育。惕隐,又叫梯里已。见《辽史·百官志》。官名。亦称知大内惕隐事。辽置,属大惕隐司的副主官。见“大惕隐司”。

  • 分监长

    监狱官名。见“新监狱”。

  • 圉牧司

    官署名。金朝置为掌饲养牛马等牲畜的机构。宣宗兴定二年(1218)设。置使、副使、判官理司事,秩正七品、正八品、正九品。

  • 功勋

    参见“功勋制度”。太平天国勋位名。见“勋位(1)”。

  • 黄档房

    分见“工部黄档房”、“宗人府黄档房”。

  • 中侍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属官,分置左、右,皆正三命。负责皇帝寝宫的安全,皇帝出行及临朝时,亦随从护卫。披金甲,左执龙环,右执虎环长刀,并以金为饰。隋文帝开皇元年 (

  • 海军署

    官署名,民国政府成立,初设海军署,属军政部,不久改为部,直属行政院。参看“海军部”条。官署名。(1) 北洋政府设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七月由海军部改设,属军事部。署长由次长一人兼任, 署内分

  • 尚膳监

    官署名。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洪武十七年(1384)始置。初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二十八年,改设太监一人,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人,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人,正五品,下设典簿一人,正六品

  • 吏部

    官署名。①东汉始于尚书台置吏曹(一说名吏部曹),掌选举祠祀事,后改名选部,专掌官吏的任免考选,三国魏改名吏部,职掌文职官吏任免考选,兼典法制,隶尚书台(省),设尚书为长官,武官选举归中护军; 或说领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