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板参军

板参军

官名。南朝陈时参军称谓的一种。见“正参军”。

猜你喜欢

  • 大傅

    官名。同“太傅”。周朝置。君王及太子的教导官。详“太傅”。官名,即“太傅”,大与太通。西汉时南越置,掌导王以善。《史记·南越列传》:“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以朝,除边关。于是天子许之,赐其丞相

  • 机干

    宋朝主管机宜文字、主管书写机宜文字与干办公事合称。官名合称。见“机宜”。

  • 三辅都尉丞

    官名,为三辅都尉的佐官,助都尉行施职权。详“三辅都尉”条 。

  • 翊卫使

    北洋政府总统府翊卫处的属官。见“总统府翊卫处”。

  • 大惕隐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署。掌皇族之政教。四帐皇族由大内惕隐司管理,二院皇族由二部惕隐(会同元年(938)改称司徒)管理,皇太子惕隐司掌皇太子宫帐之事,皆统于本司。官署名,也称“大内惕隐司”。辽代设此官署,

  • 江南清吏司郎中

    官名。简称江南司郎中。①清朝户部江南清吏司之长官。顺治元年 (1644) 设,满、汉各一人,皆正五品。掌司事。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②清初刑部江南清吏司长官。顺治元年 (1644)设,汉一人。雍

  • 公试

    宋朝太学考试名。由朝廷降敕差官主考。神宗元丰二年(1079)定制,太学外舍生每年公试一次。每年二、三月间举行,两日三场,第一日考诗、赋、经义五道,第二日考论、策各一道(分两场)。差外官主持,以学官佐之

  • 总部

    官署名。明洪武六年(1373)于吏、礼、兵、刑、工五部下分置,为各部属部之首,并置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员额不定。十三年,户部改原属下五科为四属部,亦置为属部之首。遂定制六部各总部分设郎中一员,员外

  • 内翰林国史院

    官署名。清初“内三院”之一。顺治二年(1645)将原设翰林院裁撤,翰林院官分别并入内三院,原内国史院遂改称“内翰林国史院”,长官称“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十五年,内三院改为内阁。十八年复旧制后仍称“内

  • 稿案

    清朝对地方官署中管理收发公文之低级人员统称。清朝地方官署中掌管收发公文的办事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