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春官

春官

①官署名 (1)西魏、北周春官府简称。参见“春官府”。(2)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至中宗神龙元年(705)尚书省礼部改称,后代即以为礼部或其首长别称。(3)太平天国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天、地、春、夏、秋、冬定名,春官即礼部。②官名。(1)传说宓羲(伏牺氏、大皞氏)、共工、神农、黄帝、颛顼所置春、夏、秋、冬中五官之一。《左传·昭公十七年》: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孔颖达疏: “黄帝以上四代用云、火、水、龙纪事其官之名,必用云、火、水、龙为之。但书典散亡,更无文纪其名,不可复知”。“服虔云: ‘黄帝以云名官,盖春官为青云氏,夏官为缙云氏,秋官为白云氏,冬官为黑云氏,中官为黄云氏。炎帝以火名官,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共工以水名官,春官为东水,夏官为南水,秋官为西水,冬官为北水,中官为中水。大皞以龙名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此皆事无所见,苟出肺肠。”《汉书·百官公卿表》: “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有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应劭注: “颛顼氏代少皞氏者也,不能纪远,始以职事命官也。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2)《周礼》六官之一。《汉书·百官公卿表》: “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周礼·春官·序官》: “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3)明初四辅官之一,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九月置春、夏、秋、冬四辅官。所任皆耆儒,位列都督之次。敕以协赞政事,均调四时。月分三旬,人各司之。秋冬官未备,以春夏官兼摄。寻罢。参见“四辅”。(3)太平天国礼部正、又正、副、又副之官统称。(4)太平天国朝内官春官正丞相、春官又正丞相、春官副丞相、春官又副丞相。又,女官中朝内官所置春官正、副丞相,亦称。


官名。古代常以春夏秋冬四时或金木水火土五行名官。

1、《史记·五帝纪》注说,黄帝受命时有云瑞,因此以云名官:春官青云,夏官缙云,秋官白云,冬官黑云,中官黄云。

2、周置六官,其一为春官。宗伯为春官,掌管典礼,所以后世称礼部为春官。见《周礼·春官·宗伯》。

3、唐武则天光宅元年曾改礼部为春官,神龙元年复旧。见《旧唐书·职官二·礼部》、《新唐书·百官一·礼部》。

4、自唐宋,到明清,掌管天文历法的长官下属有春官正,为五品官员,掌司四时一方的变异。参看《新唐书·百官志二·司天台》。

5、明太祖洪武十三年九月设春夏秋冬四官,称为四辅。见《明史·职官一》。

猜你喜欢

  • 兵马都监

    官名。宋朝诸路分都监及诸府、州、军、监,以至县、镇、城、寨、关、堡都监,或称兵马都监,掌屯戍、边防、训练政令。辽朝置为诸部署属官,属北面边防官。

  • 南路都统司

    参见“都统司”。

  • 威捷军钤辖

    官名。金选弩手千人,名威捷军,属拱卫直使司,泰和四年,以其备边防,置钤辖(正六品)领之。见《金史·百官二·威捷军钤辖》。

  • 暴室局丞

    官名。北齐置。参见“暴室局”。

  • 医骡马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即兽医,为天朝典官,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监军。

  • 巡防队会计官

    官名。清末各省分路巡防队属官。光绪三十一年(1905)后各省旧军逐步改为巡防队,分五路驻防,始置。每路一人,奏补。掌本路各营饷项。

  • 司仓书佐

    官名。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郡,以州统县,州置司仓参军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炀帝改州为郡,改司仓参军事为司仓书佐,主仓廪出纳。

  • 市易司

    官署名。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推行市易法的机构,掌估定物价,收购滞销货物,平抑物价,借贷官钱或赊货给商贩,收取一定利息;采购三司所属各司各库所需物资。见《宋史·王安石传》、《宋史·食货志下·市易》、《文献通

  • 东京司门下大夫

    官名。北周静帝大象元年 (579)置。东京地官府司门司长官,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职掌略同“司门下大夫”。官名。北周置,为东京六府官属,秩正四命。任此职者见《北史·序传》:李信则,“入

  • ①执政者所持施政的凭信。后通称印信。秦朝以前通称为玺。后天子、诸侯王以玉为之,称玺。唐朝改称玺为宝。汉朝列侯黄金龟钮,御史大夫金印紫绶,文皆曰“章”; 千石至四百石皆铜印,文曰“印”。一般称皇帝所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