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斋郎

斋郎

官名。掌郊庙祭祀杂役。三国魏置,隶太常属官太庙令,八品。两晋、南朝沿之。北魏分太常斋郎与祀官斋郎,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前者为从七品中,后者九品中。唐朝太常寺置太庙斋郎(后归宗正寺)一百三十人,所领两京郊社署置郊社斋郎一百一十人,鸿胪寺司仪署置三十人。任斋郎者必须是经过考试的五品或六品官子孙,任职年久可补室长、掌坐、掌次等,为唐朝官员子弟入仕途径之一。宋朝略如唐制,亦为荫补入仕之官。


(1) 官名。三国魏太庙令所属,第八品,为祭祀时执事之官。(2) 杂任职名。唐宋置,为入仕之阶。唐制于太常寺两京郊社署置一百一十人,宗正寺京、都太庙各置一百三十人,诸太子陵各置二十四人,鸿胪寺典客署置三十人,均掌祭祀事务。太庙斋郎一般取五品以上官子孙,郊社斋郎取六品官子,均须粗通文义,仪容端正。太庙斋郎经六考、郊社斋郎经八考于吏部简试如贡举法,中第者于吏部注冬集散官。不第者番上如初,再经六试而仍不第者亦酌量予注散官。宋承唐制,于太庙及郊社局置斋郎,以台省六品、诸司五品登朝第二任官子弟荫补,为官僚子弟入仕之途。

猜你喜欢

  • 禁圃尉

    官名,西汉始置,为水衡都尉属官,员二人,掌禁圃的禁卫治安。位在令、丞下。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水衡都尉》,参看“禁圃令”条。

  • 府主

    魏晋南北朝诸公、军府长官的泛称,相对本府僚佐、属吏而言。《魏书·辛纂传》: “稍转太尉骑兵参军,每为府主清河王怿所赏。”佐吏、幕僚称所属长官为府主。晋朝潘安仁(岳)《闲居赋序》:“今天子谅闇之际,领太

  • 东宫三太

    即太子太师、太傅、太保。

  • 提举玉清宫

    宋朝宫观官名。徽宗政和七年(1117),令天下州军皆建玉清宫,无道观处则以僧寺改建。重和元年(1118),诸路各置提举,以漕臣充任,选通判为同提举。钦宗靖康元年(1126)罢。

  • 铨量

    官制用语。宋朝凡新任知州、通判上任,例需赴京,由皇帝亲自核其功过,察其人物,确堪任使,始许上任,称为铨量。新任之官若身在四川、两广,可特免赴京,令本路长官精加铨量。宋制,凡新任知州、通判,上任前均须赴

  • 悉南纰波

    官名。吐蕃官,赞普近侍官。

  • 约法会议

    北洋政府时期违反《临时约法》的非法议会之一。成立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三月十八日,是根据政治会议所制定的《约法会议组织条例》而产生的,主要任务是议决关于增修《临时约法》及其重要的附属法规等。袁世

  • 盛京刑部侍郎

    官名。清朝盛京刑部长官。额设一人,满缺,秩正二品。总掌部务。

  • 山师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仿《周礼》山师置,北周沿置。夏官府职方中大夫属官,下设山师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山师”。

  • 司衣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司之一。员二人,从六品。属尚服局,掌宫内衣服首饰之事,唐朝改正六品。宋、金、明悉如唐制。女官名。唐、明皆置,属尚服局。掌衣服首饰,按时进奉。见《新唐书·百官二·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