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招讨使

招讨使

官名。宋朝一路至数路地区之统兵官,掌招抚讨伐事务,不常置。辽、金、元三朝为军事行政机构招讨司之长官。辽招讨使负责统领编入军籍之俘降军兵,金招讨使掌招抚征讨及接受贡纳、颁给赏赐等事,元招讨使掌招抚征讨事。明朝沿元旧称,始作为土官名号之一,武职。仅四川设一员,从五品。乃土官官署招讨司之长官。管所辖之土兵及地区,受地方长官约束。世袭,其承袭事隶兵部。清初沿置,雍正六年(1728)废,次年改设流官。详“土官”。


官名。唐置,掌征伐,兵罢则省。见《新唐书·百官四下·外官·元帅》。宋代也有,不常置,掌收招讨杀盗贼之事。见《宋史·职官七·招讨使》。辽代北面边防官中有招讨使。见《辽史·百官志二·北面边防官》。金代在西北路、西南路、东北路置招讨使,正三品,掌招怀降附,征讨携离。见《金史·百官三·招讨司》。元代在吐番(吐蕃)、刺马刚、天全、倴不思、沿边溪洞置招讨司,设招讨使一员,正三品。见《元史·百官七·招讨司》。明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招讨司,置使一人,从五品,副使一人,正六品,为土官武职。见《明史·职官五·土官》。

猜你喜欢

  • 外兵郎

    官名。尚书省外兵曹长官通称,亦称外兵郎中。三国魏始置,属五兵尚书,六品。西晋武帝太康(280—289)中分设左、右外兵郎。东晋南朝并为一官,晋、宋六品,梁五班,陈四品,秩六百石。北魏与左、右外兵郎并置

  • 保儿赤

    即“博尔赤”。

  • 临时稽勋局局长

    官名。为临时稽勋局的长官,见“临时稽勋局”。

  • 尺一

    指皇帝诏书。汉朝一般简牍长度为一尺(约合今23公分),唯书写诏书的木简长一尺一寸。故皇帝下达的诏书也称尺一。

  • 师君

    东汉末五斗米道首领。《三国志·张鲁传》:“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东汉末年,五斗米道的首领张鲁自号为师君。《三国志·魏书·张鲁传》:“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

  • 吏户

    宋朝担任吏职的人户,称为吏户。

  • 九秩

    ① 流外官的等级制度。西魏废帝元钦三年(554)置,北周沿之。《周书·文帝纪下》:“三年春正月,始作九命之典,以叙内外官爵。以第一品为九命,第九品为一命。改流外品为九秩,亦以九为上。”隋文帝开皇元年(

  • 南学副管学官

    官名。清朝国子监所属南学之副主管官。雍正九年(1731)设,一人,由国子监六堂助教学正、学录内选充。与正管学官共同管理学内事务。官名。清朝国子监南学之副长官。佐主官掌南学事。雍正九年(1731)设一人

  • 郡贼曹

    郡分职诸曹之一。汉代公府置贼曹,主盗贼事。郡府亦置,《五行大义》引《洪范五行传》说:“贼曹共狱捕”。所掌与公府贼曹同。设有掾、史。贼曹掾见《汉书·薛宣传》; 《金石萃编》一九《竹叶碑阴》题名有中贼曹史

  • 东曹督护

    公府僚属名。东晋南朝置。《通典·职官三》: 丞相、相国府“又有参军督护、东曹督护,二督护江左置”。南朝梁诸公府置,位流外五班、四班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