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总统府政事堂

总统府政事堂

北洋政府总统府的内部机构。袁世凯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五月一日公布其御用的“新约法”。因为“新约法”规定以大总统直接兼任行政首长,原来居于内阁地位的国务院当然不容许再存在,遂于五月三日取消国务院,在总统府设政事堂以代替国务院。政事堂是最高的行政中枢,设国务卿一人为主官;并设左丞和右丞佐助国务卿工作;其下置参议八人,审议法令。政事堂直辖的机构有机要、法制、铨叙、印铸、主计五局和司务所。其中法制、铨叙、印铸三局原属国务院(政事堂仍改为国务院时仍隶国务院),机要、主计二局和司务所是新设的。政事堂的地位,属于大总统办公厅的性质,国务卿虽是总理国务的政事堂的主官,但他的地位只是“赞襄”大总统,只有幕僚的身份,没有国务员的性质。通过政事堂机要局和主计局,袁世凯实际掌握着最重要的政权和财权,使各部降居事务机关的地位,在政事堂内部,左右丞和国务卿的地位相差无几,对国务卿起着牵制的作用,便于他的操纵。这样,袁世觊利用政事堂可以把一切实权集中在自己手中,改国务院为政事堂是其通向帝制的一个重要步骤。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十二月,袁世凯承认“帝位”,称帝以后,云南发动起义,各地纷纷响应,袁世凯在四面楚歌的形势下,不得已于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发表申令,撤销承认帝位案。三月二十五日,参政院通过袁的撤销承认帝位案。袁世凯仍以总统自居,五月八日改政事堂为国务院,声称是恢复旧制。

猜你喜欢

  • 公府中兵曹

    公府诸曹之一。三国魏置五兵尚书,中兵曹掌畿内之兵。东晋以后公府亦置此曹。东晋初,晋元帝镇东丞相府置中兵曹,设中兵参军,南齐公府沿置。北魏北齐三师、二大、三公府亦置中兵参军;西魏字文泰为丞相,相府中亦置

  • 飞山军指挥

    宋朝炮兵称飞山军,飞山军指挥即炮兵指挥。《宋史·兵一》:“仁宗即位,海内承平,而留神武备,始幸安肃教场观飞山雄武发炮。”

  • 司寇参军

    官名。五代以来,诸州均有马步狱,以牙校充马步都虞候,掌刑法,谓之马步院。这是五代军阀们侵犯司法参军职权所设立的一种私人衙门。宋太祖虑其任私,高下其手,于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始置诸州、府司寇参军,以

  • 神乐观右知观

    官名。参见“神乐观左知观”。

  • 司狱总管守长

    官名。清末法部属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定额二人,五、六品不等。原由典狱司员外郎、主事各一人兼充,三十四年改为专差,由本部员外郎、主事中奏补,任期二年。掌领本部南、北两监事务。

  • 太子左司御率府率

    官名。即太子左司御率。

  • 鄂尔布

    见“敖尔布”。

  • 内弓箭库

    官署名。北宋前期置,掌收藏御用弓矢戎具及细铠具装、枪旗刀剑斧钺器械,设勾当官,以诸司使、诸司副使及内侍充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归隶卫尉寺。官库名。宋代卫尉寺所属有内弓箭库、南外库、军

  • 留守五卫

    明代五军都督府的属卫。旧为都镇抚司,总领禁卫,先属中书省,后改隶大都督府,设都镇抚(从四品)、副镇抚(从五品)、知事(从八品)。旋又改为宿卫镇抚司,设宿卫镇抚、宿卫知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改为

  • 典农中郎将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元年 (196),曹操兴办屯田,各郡国有屯田者置,掌屯田事务,管理所部吏民,属大司农。郡国太守、内史不得干预其事务。可派遣上计吏,并通贡举,同于郡、国。秩二千石。部内亦常设军兵。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