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开列

开列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乃官缺补授方法之一。指官员升迁,奉旨由部开列名单题请而授官之例。清制,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总督、巡抚、学政、布政使、按察使缺,各不俟开例具题,即奉特旨补放; 若有旨令部开列者,仍照例开列请旨而授,大学士而下至京堂官,包括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侍郎、内阁学士、通政使、各寺卿、少卿、少詹事、侍读学士、侍讲学士、钦天监正、宗人府、顺天府、奉天府丞等,皆开列具题请旨补授。太常、鸿胪寺满少卿,则以开列引见补授。


清代任命官员的方式之一。由吏部或军机处列举候补人姓名请旨决定者,称为开列。又八旗武职, 自副都统以上,绿营武职,自总兵以上,均由兵部开列,请旨决定。

猜你喜欢

  • 三等黜陟法

    北魏考课官吏的等第规定。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制定,据《魏书·文帝纪》的记载,其内容为:“三载一考, 考即黜陟。……各令当曹考其优劣,为三等。……上上者迁之, 下下者黜之, 中中者守其本任。

  • 榜子

    文书名。宋朝翰林学士院奏事和皇亲外出、归第奏闻时用之。宗室任外官、使臣等差出,用辞见榜子; 回京赴吏部、三班院等,则用入门榜子。

  • 亲信副都督

    官名。东魏高欢置。佐亲信都督统领主帅左右的侍卫。《北齐书·皮景和传》:“景和少通敏,善骑射。初以亲信事高祖,后补亲信副都督。”

  • 流泉务

    金朝官营的质典库。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以民间质典利息过重,遂在中都、南京、东平、真定等处设官营质典库,名为流泉务,取息助官吏廪给。各设使、副使一员,掌解典诸物,流通泉货。大定二十八年(1188

  • 右游击率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右武伯中大夫右游击率上士佐官,正二命。

  • 安汉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末刘备置,班在军师将军上。三国蜀沿置。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五班,拟智武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拟智武将军等号

  • 珏尉狱

    监狱名。秦以咸阳狱为当时实际上的中央监狱。汉代始以廷尉狱为法定的中央监狱。汉代大臣获罪,多下廷尉狱,故廷尉狱亦称廷尉诏狱,但又有别于中都官狱。魏晋南朝及北魏沿置。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诏建康县置正

  • 三都留守

    官名合称。唐太宗贞观十九年 (645)伐高丽,京城置留守,其后车驾不在京都则置; 东都(洛阳) 亦置;玄宗开元元年 (713) 改京兆、河南府长史为尹,通判府务,十一年 (723)太原府置尹,以尹为留

  • 行枢密院参谋

    官名。辽朝北面官,行枢密院官员,在右林牙下。

  • 州校尉府

    官署名。南北朝时代,州有少数民族者,刺史除带将军置军府外,又带护蛮校尉等名号,置校尉府。如会稽、丹阳、吴郡、吴兴、琅邪、高阳、宣城、东阳、江夏、竟陵、巴东、建平、武陵、广兴等郡都是如此。其刺史的僚佐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