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制调查局
官署名。清末度支部附属机构。宣统元年(1909)设。掌调查金融币制情况,研究各国币制改革办法,筹画币制改革措施。职官设置不详。二年,改币制局。
清末度支部直辖机构。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闰二月设置,掌调查币制改革事宜。次年改为币制局,设提调一人,帮办二人,局内分设四股一处:调查、筹办、稽核、编译四股,每股设总办、帮办各一人,委员数人;庶务处专掌全局各项杂务。
官署名。清末度支部附属机构。宣统元年(1909)设。掌调查金融币制情况,研究各国币制改革办法,筹画币制改革措施。职官设置不详。二年,改币制局。
清末度支部直辖机构。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闰二月设置,掌调查币制改革事宜。次年改为币制局,设提调一人,帮办二人,局内分设四股一处:调查、筹办、稽核、编译四股,每股设总办、帮办各一人,委员数人;庶务处专掌全局各项杂务。
即洛阳县尉之一。详“孝廉左尉”条。
官署名。十六国后燕、北魏、北齐皆置。北齐属长秋寺,置令、丞。领中黄门冗从仆射、中黄门博士等官,皆用宦者。
官署名。元朝地方监察机构。设于世祖至元六年(1269),置司于凤翔府。八年,改为陕西四川道提刑按察司,移司于京兆府,简称为京兆按察司。十六年,改为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司。
军事编制。明朝京军十二团营中立威、伸威、扬威、振威四营合称。成化三年 (1467)置。各营设坐营内臣一员,武臣一员,号头官一员,把总二十员。嘉靖二十九年 (1550) 罢。
职衔名义。唐朝非门下省长官侍中而受命主持门下省事者。《旧唐书· 太宗纪下》:“贞观十年 (636年) 夏六月,以侍中魏征为特进,仍知门下省事”,“太常卿、安德郡公杨师道为侍中。”《玄宗纪上》:“开元二
官名。明朝于宦官二十四衙门及内府供用库、司钥库、内承运库、灵台、皇陵、孝陵、长陵、等处分置。为各衙门最高宦官。以司礼监掌印太监品秩最尊。宦官职名。明置,为宦官机构的主管太监,如二十四衙门、各内库等均设
官名。辽朝南面官,又称“东京户部使司判官”。户部使司官员,协助户部使处理日常事务。
保荐人员的审查机构。北洋政府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设于首都,设委员长一人,由国务卿兼任;副委员长一人,由大总统特派;委员八至十二人,由大总统于简任文职中派充。甄用方法分文书审查和询问审查两种。文
官名。麴氏高昌国库部长官,职掌同库部尚书。
太常寺之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