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左右卫

左右卫

唐代府兵十六卫中的两卫。隋有左右卫府,炀帝时改为左右翊卫,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复称左右卫府,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省“”字。有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二人。掌宫禁宿卫。凡亲、勋、翊五中郎将府及外府骁骑番上者,受其名簿而分配其职务;皇帝御正殿,则守诸门及内厢宿卫仗。非上朝之日,亦由将军一人押仗,将军缺则以中郎将代之。府属各有长史、录事参军,仓曹、兵曹、骑曹、胄曹参军,司阶,中候、司戈、执戟、长上等员,又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长史掌判诸曹,每年秋季佐助大将军考课。仓曹参军掌俸禄、公廨、田园、食料等事;兵曹参军掌士兵番上等事;骑曹参军掌外府杂畜簿帐、养牧之事;胄曹参军掌兵器等事。左右卫除作为外府的领导机构之外,还有直属的“五府三卫”,称为内府。五府为亲府、勋一府、勋二府、翊一府,翊二府,每府各置中郎将、左右郎将、录事、兵曹参军事、校尉、旅帅、队正、副队正。中郎将秩正四品下,掌领校尉以下宿卫,总制府事,左右郎将副之。凡五府卫士上番,由该中郎将送名簿至大将军处。

猜你喜欢

  • 东岳太师

    官名,王莽置,典致时雨,青炜登平,考景以晷。见《汉书·王莽传》。

  • 油工中士、下士

    官名。北齐置油工中士,正二命;油工下士,正一命。掌涂油之事,属冬官府司色下大夫。

  • 边俸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乃外官历俸升转途径之一。凡烟瘴缺、苗疆缺皆属此类,俱三年俸满,有政绩而无差失者,例即升用。沿海缺、沿河缺历俸升擢视同边俸。边疆水土恶厉,或不到三年即可升迁;其水土非甚恶劣,苗疆非甚

  • 父后

    乡官名,汉置,其职不详,疑为掌教育爱护后代子孙。《后汉书·教顺帝纪》:“丙子,加元服。赐王、主、贵人、公卿以下金帛各有差。赐男子爵及流民欲占者人一级,为父后、三老、孝悌、力田人二级。”

  • 司空

    官名。①相传殷朝为辅政大臣之一。《礼记·曲礼下》: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郑玄注: “此亦殷时制也。”西周为三公之一。亦作“司工”、“大司工”、“大司空”。《盠方彝

  • 太子千牛备身

    官名。太子左、右内率属官。隋朝置八员,正七品,掌执千牛刀宿卫,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为司仗左右。唐朝复名千牛备身,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名奉裕; 开元 (713—741) 中,与太子备身左右

  • 羽林司马

    官名。晋置,为侍从武官。《晋书·职官志·二卫》:“又置武贲、羽林、上骑、异力四部……羽林司马,常从人数各有差。”

  • 政令

    官府发布的施政命令。《周礼·天官·小宰》:“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孙诒让正义:“凡施行为政,布告为令。”

  • 吏科

    官署名。明清六科之一。明洪武六年(1373)置,设给事中二人。初隶承敕监,后隶通政司。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一人,左、右给事中各一人,给事中四人。南京吏科亦设给事中一人。永乐(1403—1424)中六科自

  • 漕试

    选举制度。宋朝贡举考试名目之一。又称漕举。仁宗时,命各路转运司类试现任官员亲戚。后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以及寓居本路士人、有官文武举人、宗女夫等,举行考试,成为制度。试法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