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左丞相

左丞相

官名。战国秦始置,秦朝沿置。为政府最高国务长官,辅助皇帝管理政务。亦省称丞相。西汉初唯置一丞相,惠帝六年 (前189)分置左、右,文帝二年 (前178) 又置一丞相,武帝征和二年(前91)复分置。不久又置一员。秩皆万石,为宰相之任。三国吴一度分置左、右。两晋、南朝、北魏、北齐,或置或省,皆特为权臣专设之名号,并非处理实际政务的宰相。置则位一品、秩万石 (梁位十八班) 。唐玄宗开元元年 (713) 改尚书左仆射为左丞相,从二品,天宝元年 (742) 复旧;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 (1172)亦改尚书左仆射为左丞相,正一品,皆为宰相之任,处理国家政务。辽朝为南面朝官,隶属三省之一的中书省,非定制,亦无实权。金朝为尚书省长官之一,与右丞相、平章政事合称宰相,总理政务,从一品。元朝沿之,初为中书省、尚书省长官之一,置省不常,员额不定; 武宗至大四年 (1311) 后,尚书省并入中书省,设左、右丞相各一员为中书省长官,总理政务,正一品。文宗至顺元年 (1330) ,专任右丞相,左丞相或置或省。明初沿置,正一品,洪武十三年 (1380)罢中书省,遂废。秦、汉、元皆居右丞相下,北朝、唐、宋居右丞相上。参见“丞相”。


官名。秦汉皆置,为百官之长,佐天子理万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国相,绿绶。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其后,后周、金、元皆置。职权略轻。见《通典·职官一·宰相》、《金史·百官一·尚书省》、《元史·百官一·中书令》。

猜你喜欢

  • 玉堂

    唐宋以来翰林院之通称。宋苏易简为翰林学士,太宗以红罗飞白书“玉堂之署”四字以赐,故有是名。官署名,汉置,详“玉堂署”条。

  • 邸吏

    ①府邸属吏。《新唐书·李德裕传》:“后除浮屠法,僧亡命多趣幽州,德裕召邸吏戒曰: ‘为我谢张仲武、刘从谏招纳亡命,今视之何益? ’仲武惧,以刀授居庸关吏曰: ‘僧敢入者斩!’”②“进奏官”别称。《宋史

  • 虞衡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简称虞衡司员外郎。明清虞衡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设,一人,后又增设一人,从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员外郎二人。满洲司属初不分曹,随堂官所派。后增为六

  • 集贤院(殿)修撰

    官名。唐宋置集贤殿修撰,掌撰集文章。元亦置集贤院修撰一人,秩从六品。

  • 四部

    北魏东、西、南、北四部之总称。是中央政权分管各方州郡事务的机构。《魏书·尉古真传》:“世祖即位,命 (尉) 眷与散骑常侍刘库仁等八人分典四部,绾奏机要。”明元帝时刘杰、古弼即已分典东、西部,太武帝即位

  • 政事堂

    官署名。唐朝宰相“共议国政”之所,即中央政府最高议政决策机构。它直接对皇帝负责,承受皇帝旨意,提供决策,颁发诏令。唐初,为真宰相——三省长官“共议国政”之所,非三省长官不得入。随后,以他官加“参知政事

  • 司织署

    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置,隶少府监。后与司柒署并为织染署。

  • 精膳署署长

    官名。清末置,属典礼院。掌管筵宴,备办祭品,稽核各项典礼应用的酒醴、牲牢、庶羞等。所属有佥事、录事若干人。

  • 五坊

    官署名。辽朝置,属北面坊官,掌鹰犬、海东青鹘之类。管辖五坊人户。设五坊使等职。官署名。唐置,掌养鹰狗等。《新唐书百官二殿中省》:“闲厩使押五坊,以供时狩:一曰鵰坊,二曰鹘坊,三曰鹞坊,四曰鹰坊,五曰狗

  • 官箴左右

    官名。十六国前秦置,主规谏皇帝。《资治通鉴·东晋简文帝咸安元年(371) 》: “(苻坚久猎不归,伶人王洛谏之)坚赐洛帛百匹,拜官箴左右,自是不复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