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工部员外郎

工部员外郎

官名。①工部所属头司次官。隋文帝开皇六年 (586) 置。掌城池土木工程之事。炀帝大业三年 (607) 改名起部承务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 复旧名。置一人,从六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名司平员外郎,咸亨元年 (670) 复旧名。玄宗天宝十一载 (752),改冬官员外郎,肃宗至德二载(757) 复旧名。五代沿置。②工部佐贰官。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置。元丰改制前曾置为六品寄禄官,改制后改正七品,始参掌制作、营缮、计置、采伐材物等事,皆按程式以授有司。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 并兼虞部员外郎职。孝宗隆兴元年(1163)兼领屯田之事。辽南面官亦置,职掌不详。金朝置,一人,从六品。完颜亮天德三年 (1151) 增二人,宣宗贞祐五年 (1217) 兼覆实习官。元朝沿置。明初亦置,位尚书、侍郎、郎中下,协掌部务,一人,正六品。清朝入关前曾置工部理事官、副理事官等。入关后于顺治元年 (1644) 改原工部副理事官置,正四品。后改置为各清吏司及各库长官。③辽、明、清诸朝工部诸司员外郎的泛称。


官名。自唐以后,历代多设此官。与郎中共同掌管城池土木等工程;“凡制作、营缮、计置、采伐材物,按程式以授有司,则参掌之。”参看“工部尚书”、“工部郎中”条。

猜你喜欢

  • 宾客清吏司郎中

    官名。清朝理藩院所属宾客清吏司长官。掌司事。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称王会清吏司郎中。

  • 州萨甫

    州宗教官。隋于诸州各置萨甫一人,其职掌是管理本州的袄教事务。

  • 禾爽

    官名。南诏官,主商贾,由清平官、酋望、大将军兼。

  • 左勋曹下大夫

    官名。北周置。《隋书·和洪传》:“ (洪) 复从帝平齐,进位上仪同,赐爵北平侯,邑八百户,拜左勋曹下大夫”。正四命。

  • 外府

    ①官名。《周礼·天官》冢宰属官。上士爵。一说为周朝置。掌国家财政收支,供应君王及后妃世子服装等。②汉以后州、郡府别称。《南史·王劢传》:“王生才地,岂可游外府乎?”③隋、唐诸折冲(都尉)府统称。即左右

  • 殿中太医

    医官名。亦称“殿中医”。晋朝置。掌内宫医药,与太医有别。《晋书· 贾充传》: “帝遣侍臣谕旨问疾,殿中太医致汤药。”有校尉、都尉等职衔。

  • 长人长上

    武官名。唐置于左右监门卫, 员额各二十人。参见“长上”。

  • 回回国子学

    学校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始置,教授亦思替非文字,即波斯文字,寻罢。见“回回国子监”。

  • 太子宫正

    官名。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增改东宫官员时置,分为左、右宫正,负辅佐太子之责。命品不详。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讨狄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七班,普通六年(525)刊正将军名号后罢。武官名。南朝梁置,为加官、散官性质的将军,秩第七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