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岁试

岁试

考试制度。明朝士子进入府、州、县儒学的考试制度。以每年一考,故名。又称“岁考”。考试由提学官主持,合格者方准入学,即由童生而成为生员(俗称秀才)。清制: 由各省学政巡回所属州、县主持,凡府、州、县学之生员、增生、廪生均须应考。试以四书文一题,五经文一题,诗一首,并默写《圣谕广训》一二百字。分为六等黜陟,文理平通者列一等,文理亦通者列二等,文理略通者列三等,文理有疵者列四等,文理荒谬者列五等,文理不通者列六等。一二等与三等前列者有赏,四等以下有罚或黜革。武生列一、二等者准应乡试。


(1)西汉对太学生的课试,合格者即予授官。《汉书·儒林传序》记平帝时“岁课甲科四十人, 为郎中; 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2)明清时对生员考试方式之一。即“岁考”,见该条。

猜你喜欢

  • 静漠将军

    武官名。北齐设置,用以褒赏勋庸,秩正八品上。

  • 太子仓官令

    官名。南齐置,见“太子仓令”。

  • 考功承务郎

    官名。隋文帝置考功员外郎,为考功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后又减为一员,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考功员外郎”,见该条。

  • 徐州兵马司

    即“徐州兵马指挥司”。

  • 监渠掾

    郡分职吏名。见“郡水曹”。

  • 判膳部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员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无职掌。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膳部司复置郎中、员外郎,遂罢。

  • 衣库副使

    官名。宋初有内衣库副使,后去“内”字。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七品。大中祥符二年 (1009),改尚衣库副使。

  • 罚俸

    清朝吏部之处分制度。扣发官员俸饷,以年月为差,分为七等: 即罚俸一月、二月、三月、六月、九月、一年、二年等。因公罪罚俸,准以其记录,加级相抵销; 私罪罚俸,皆为实罚,不准抵销。

  • 佐吏

    官名,汉置。1、将帅府置此官,掌参谋应对等事。2、郡县的属吏,其职为长官所使。3、守陵庙之官,掌年节四时的祭祀;位低于陵令。《后汉书·四王三侯列传》:“十八年,立考侯、康侯庙,比园陵,置啬夫。诏零陵郡

  • 传令

    官名。唐朝太子左、右春坊各置四员,流外五品,承受传宣太子之令。流外官名。亦作传令史。唐置于左右春坊,员额各四人,秩流外五品,掌传宣太子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