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审计部

审计部

官署名。民国时国民政府置,属监察院,掌理审核监督全国政府各机关的会计。设部长、副部长各一人,审计九至十二人,协审十二至十六人,稽查八至十人。下设秘书处和三厅,分司办事。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监察院。其职权有三:一是事前审计,即监督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关预算的执行,核定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关的收入命令及支付命令;二、事后审计,即审核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关计算决算;三是稽察事务,包括稽察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关财政上的不法或不忠于职务的行动。设部长一人,政务、常务次长各一人,秘书二至四人,处长一人,厅长三人,审计九至十二人,协审十二至十六人,稽查八至十人,科长、科员、佐理员若干人。审计部设审计会议,由部长、次长、审计组合而成,以部长为主席。部内设总务处与第一至第三厅。总务处掌理文书、庶务等事务;第一厅掌理事前审计事务;第二厅掌理事后审计事务;第三厅掌理稽察事务。审计部于各省或院辖市政府所在地设审计处,掌握各该省市内中央及地方各机关的审计及稽察事宜;其他不能依行政区域划分的机关,经国民政府核准,得设审计办事处。

猜你喜欢

  • 武藏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武藏司长官,员一人,掌各种兵器、铠甲及武士所着袍袄的收藏,保管。下设小武藏下大夫以佐其职,领司袍袄中士、司弓矢中士、司甲中士,司矟中士、司刀盾中士等官属

  • 三旗主头处

    官署名。清制上三旗所属各庄的粮税征收和赏罚优恤之事,初由三旗各佐领管理、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设员外郎六人专管,十六年(公元1677年)隶会计司,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独立,初名“管理三旗纳银

  • 龙兴打捕提领所

    官署名。元置,属宣徽院,设提领、副提领各一人。

  • 市曹

    北魏时为“吏部”别称。《魏书·昭成子孙列传》: “(元晖)迁吏部尚书,纳货用官,皆有定价,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余受职各有差,天下号曰‘市曹’。”

  • 后宫谷帛帅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员二人,五品。

  • 三院御史

    官名合称。唐、五代为御史台之台院侍御史、殿院殿中侍御史、察院监察御史。

  • 考成

    国民党政府规定,考绩只限于各机关中现职事务官之经过铨叙合格者,并须在该职任满一年。对于其他人员的考核则称为考成,其考核程序与考绩不同。

  • 少宰

    官名。①春秋时楚、宋等国置。太宰之副。执政之一。《左传·成公十五年》: “向带为大宰,鱼府为少宰。”②宋徽宗政和二年 (1112)改尚书右仆射为少宰,令兼中书侍郎,行宰相之职。钦宗靖康元年(1126)

  • 中军大夫

    官名。春秋时晋国置。晋国军制分上、中、下三军,皆设大夫。中军大夫位在中军将、佐之下,侯长之上。佑助将、佐管理军务。《左传·宣公十二年》: “晋师救郑。荀林父将中军,先谷佐之”,“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

  • 宝章

    宋朝宝章阁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