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学博士

太学博士

学官名。汉、魏置五经博士,分经教授弟子员。东晋不复分经,统称太学博士,置十六员,六品,掌教授太学生,亦备咨询,参议礼仪,隶太常。又别置国子博士教授国子生。南朝宋、齐或置或省,六品。梁置八员,二班,又有限外博士。掌教授国子学生,隶国子祭酒,位次于国子博士、五经博士。陈因之,八品、六百石。北魏国子学、太学各置博士,教授学生,从七品。北齐太学隶国子寺,置博士十员,从七品。诸郡亦置,教授郡学生徒。北周称“太学博士下大夫”。隋、唐以来,隶国子监。隋置五员,一度总知学事,初为从七品,文帝仁寿元年(601) 改从五品,炀帝降从六品。唐置三至六员,正六品上,掌教文武官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之曾孙为太学生者,位次国子博士。北宋前期未置,神宗元丰三年(1080),改国子监直讲置,员十二人,每经各二人,掌分经教授,考校程文,以德行道艺训导学生,从八品。哲宗改置十员。南宋高宗改置三员。金朝置四员,后减为二员,正七品。参见“太学”。


学官名,掌教授五经。自汉武帝立太学后,即置五经博士,宣帝增员十二人,掌教授太学弟子。东晋增至十六人,六品,不再分经教授,统称太学博士。又别置国子博士,教授国子。梁、陈、北魏、北齐、隋、唐皆置。唐代太学博士六人,正六品上,掌教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为生者。见《通典·职官九·国子监》、《新唐书·百官三·国子监》。其后,宋金等朝皆置。见《宋史·职官五》、《金史·百官二》。

猜你喜欢

  • 词垣

    指翰林署。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寄陈众仲助教上都作诗》:“学省足清昼,词垣惊蚤秋。”

  • 左九棘

    周朝朝廷之右所树棘树,为卿大夫朝见周天子时站立的位置。《周礼·秋官·朝士》: “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

  • 司狱总管守长

    官名。清末法部属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定额二人,五、六品不等。原由典狱司员外郎、主事各一人兼充,三十四年改为专差,由本部员外郎、主事中奏补,任期二年。掌领本部南、北两监事务。

  • 化分矿质局

    官署名。清末各省劝业道或矿政总局附设机构。宣统二年 (1910) 始设。掌化验本省矿质成分,分辨优劣。置局长一人,由劝业道或矿务总局总办兼充。经理一人,技师一或二人,以谙矿学者充任。另置书记等。

  • 东染院副使

    官名。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分染坊副使置。后用为武臣阶官,属西班诸司使。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七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从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

  • 天豫

    爵位名。为太平天国后期设置的六爵之一,简称为豫。见“六爵”。

  • 十一行省

    政区名。蒙古灭金之后,仿金末行尚书省之制,在已占领的地区或意欲经营的地区,均置行尚书省,分别派遣亲王重臣出任行尚书省的长官,以主持其事。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世祖初定官制,分全国为十路宣抚司、次年

  • 左林牙

    官名。辽朝置,属北面官。大林牙院官员。在北面林牙下,右林牙上。相当南面翰林学士,掌文翰之事。官名。辽置,为大林牙院的佐官。见“大林牙院”。

  • 西域都护

    官名。西汉始置,亦称都护西域、使西域都护,主管西域地区军政事务。初,武帝置使者、校尉领护西域。宣帝神爵 (前61—58) 中,以郑吉并护鄯善以西南道、车师以西北道,称都护西域骑都尉,于乌垒设府,监护西

  • 司记

    官名。宫人女官二十四司之一,唐朝始置,二员,正六品,隶尚宫局,掌宫内文簿出入,录为抄目,审而付行; 牒状无违,然后加印。宋朝隶尚书内省。金同唐制。明洪武五年(1372)置二员,十七年定品秩,正六品,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