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馆
官署名。清理藩院所属办事机构之一。掌理外札萨克年班来京人员所居馆舍之事。设监督一人为主官,由都察院保送科道官充任,每年一更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隶理藩部。
清理藩院所属机构。设在德胜门外,是招待外札萨克年班来京人员居住的处所。设监督一人,由都察院保送科道司员内奏派,一年更换。光绪三十三年(光绪1907年)本馆裁撤。
官署名。清理藩院所属办事机构之一。掌理外札萨克年班来京人员所居馆舍之事。设监督一人为主官,由都察院保送科道官充任,每年一更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隶理藩部。
清理藩院所属机构。设在德胜门外,是招待外札萨克年班来京人员居住的处所。设监督一人,由都察院保送科道司员内奏派,一年更换。光绪三十三年(光绪1907年)本馆裁撤。
“左民都令史”省称。唐人修《隋书》,避唐太宗讳,改称“左户都”。
专职道员名。清初在福建设置,后废,以沿海巡道兼巡海之事。
官名。北齐置。见“司讼局”。官名。北齐太仆寺所属有司讼局丞,所掌未详。
①官署名。唐高宗显庆二年(657)改青城宫监置,设监、副监各一员,丞二员,掌本苑完葺苑面、宫馆、园池与种莳、蕃养六畜之事。②官名。唐朝东都苑北面监长官,从六品下。
官署名。又称“打牲乌拉处”。满语称“布特哈衙门”。清朝内务府兼领之机构。顺治十四年(1657)设于东北吉林松花江边乌拉地方,负责采捕宫廷所需之东珠、蜂蜜、松子、鲟鳇鱼等东北特产,并管理屯庄事物。设三品
官署名。元朝仁宗延祐三年(1316)由出蜡局改置,秩从五品,隶工部诸色人匠总管府,掌出蜡铸造工匠。置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官名。同“右一护军府副护军”。
官名。唐朝将作监伊阳监属官,置一员,正八品上。
官吏由地方内调中央任职称“入”。无论升迁与否,均有迁赏之意。《汉书·循吏传·朱邑传》:“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汉制,由地方官进为中央官或三辅官称为入。如《汉书·朱邑传》记朱邑为北海太守,以法行第一
官名。西魏,北周春官府司车路下大夫典路中士佐官,正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