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按察司
即“四道提刑按察司”。
即“四道提刑按察司”。
四位将军的合称,即镇东将军、镇西将军、镇南将军、镇北将军。凡将军皆掌征伐。汉魏等置。见《通典·职官十一·四镇将军》。镇东、镇南、镇西、镇北将军的合称。东汉末与三国时设置。镇东将军,东汉末曹操曾为之;
苑园名。见“提点在京四园苑所”。
官名。即太医令。即“太医令”,详见该条。
传说舜时分天下为十二州,每州置长官牧一人,总管州事。《书经·舜典》:“咨十有(又)二牧。”尧舜时部落联盟中参加联盟的各部落集团首领。他们都是部落联盟议事会的成员,又各代表部落联盟督察所属部落。
官名。①掌礼仪之官。《周礼·春官·序官》:“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礼官之属,大宗伯卿一人,小宗伯中大夫二人。”后代或作为主司礼仪官员的通称。②郑成功所设六官之一。参见“六官”。
年老致仕而有经验的乡里耆老。《礼·文王世子》:“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官名,周置,以年老更事的任之。《礼记·文王世子》:“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
司隶校尉、京兆尹等京都行政长官的别称。宋三京牧的通称。官名。汉武帝置司隶校尉,负责京师一带的治安,东汉后领一州,辖区为京师一带,故称京牧。魏晋皆承其制。
官署名。唐高宗显庆五年(660)改右府置,龙朔二年(662) 改右奉宸卫,后定名为右千牛卫。参见“右千牛卫”。
官名。清末内阁所属制诰、叙官、统计、印铸四局,军咨府所辖测地、军事官报二局,以及邮传部所辖邮政、电政总局之长官。主管各局事。三、四、五品不等。(1)吏员名。宋殿中省尚药局置,掌检点文字。(2)官名。南
官名。明制,布政使之下有左、右参政,秩从三品,与左、右参议共同分司诸道,掌督粮、督册、分守。清初沿置,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裁撤。参见“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