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司直

司直

官名。相传商汤已置。汉武帝元狩五年 (前118)初置丞相司直,省称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东汉改属司徒,助司徒督录诸州郡上奏。建武十一年 (后35)省。献帝建安八年 (203)复置,不属司徒,掌督京师百官,不领诸州。九年,诏司直比司隶校尉,坐同席。汉末曹操为司空,置司空司直,职权同于丞相司直。三国吴亦置。时司直中郎将也省称司直。晋朝丞相、相国不常置,如权臣为相,则多置之。如西晋末司马睿为丞相,置丞相司直。十六国前凉亦置。北魏孝文帝太和中 (477—499) 置司直,属廷尉,称五局司直,专主刑狱,后罢。孝庄帝永安二年 (529) 复置十人,名隶廷尉,秩五品,位在廷尉正、监上,不署曹事,唯覆核御史检核之案件,亦称廷尉司直,北齐属大理寺,称大理司直。员十人,从五品,位在大理正、监、评上。又,御史中丞亦别称司直。北宋前期未置,元丰改制后唯大理寺设。


官名。1、汉初丞相府有司直,武帝元狩五年置,俸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东汉初也置司直,居丞相府(司徒府),掌助丞相督录诸州。建武十八年省。献帝建安八年十二月复置司直,不属司徒,不领诸州,而掌督中都官;建安九年十一月,诏司直比司隶校尉,坐同席在上,假传置,从事三人,书佐四人。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

2、后魏司直属廷尉,掌审理御史的检劾。北齐改属大理寺,隋因之。见《隋书·百官中、下》。唐代大理寺也设司直,从六品上,掌出使推按。见《新唐书·百官三·大理寺》。唐代太子属官有司直二人,正七品上,掌纠劾宫寮及率府之兵。太子朝,则分知东西班;太子监国,则与司议郎、舍人分日受理启状;太子出,则分察鹵簿之内。见《新唐书·百官四上·东宫官·司直》、《通典·职官十二·太子詹事·司直》。宋朝大理寺也设司直,分断狱和治狱。见《宋史·职官五·大理寺》。

3、唐朝詹事府置司直,为太子属官,掌检举东宫官员和卫队不法者,宋以后废。见《通典·职官十二》。

猜你喜欢

  • 中宫仆署

    者官署。北齐置,属长秋寺,掌后宫车马。以令、丞为长贰,以宦官充任。领乘黄局教尉、细马车都督、车府部丞等官。

  • 典天茶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掌供应茶叶。员额二人,官阶为职同指挥。

  • 高等考试

    国民党政府任用人员考试中的一类。包括普通行政、财务行政、外交官、领事官、司法官、监狱官、警察行政、建设、统计及会计、审计等各种人员考试。其应考资格如下:一、专门资格审查及格者;二、专科以上学校毕业;三

  • 巡视江南御史

    官名。清代监察御史中有专管巡江南上下两江御史二人,称巡视江南御史,掌纠举不法。见《清史稿·职官二·都察院》。

  • 金紫光禄

    “金紫光禄大夫”的省称。

  • 北院郎君

    官名。辽朝置,为北面官。①亦称“北大王帐郎君”、“北王府郎君”,北大王院官员,在北院司空下。②北枢密院官吏,在北枢密院敞史下。官名。辽北枢密院与北大王院所属都有郎君一官,均称“北院郎君”,为低级事务官

  • 漏刻博士

    官名。①隋朝始于秘书省太史曹置。掌教漏刻生。唐朝秘书省太史局沿置,初有二十员,流外二品; 肃宗乾元元年(758)改太史局为司天台,置六员,从九品下,掌知漏刻教漏刻生。明朝钦天监(司天监)置六员,后革五

  • 陆军监狱

    监狱名。北洋政府始置,设于北京及各地,依照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三月二十四日公布的《陆军监狱官制》和《陆军监狱官任用条例》的规定,属于中央的监狱由陆军总长管辖,属于地方的监狱,由所属长官管辖。陆军

  • 察非掾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左、右候卫置二员,专纠弹之事。隋恭帝义宁元年(617)丞相府置二员。官名。隋末置,为唐代殿中侍御史的前身。《新唐书·百官志三》说:“隋末, 废殿内侍御史; 义宁元年(公元

  • 公人

    见“公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