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司城

司城

官名。① 春秋时宋国避武公讳改“司空”置,六卿之一。掌治城廓,执国政。《左传·襄公九年》:“宋灾,乐喜为司城以为政,使伯氏司里。火所未至,彻小屋,涂大屋,陈畚挶,具绠缶,备水器,量轻重,蓄水潦,积土涂,巡丈城,缮守备,表火道。”又《哀公二十六年》: “司城为上卿。”②春秋时郑、曹、陈等国置。执政。《史记·郑世家》: “初,往年郑文公之卒也,郑司城缯贺以郑情卖之,秦兵故来。”《左传·哀公七年》: “曹鄙人公孙彊好弋”,“有宠,使为司城以听政。”《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遂至陈,主于司城贞子家。”③北周“司城中大夫”省称。④唐高宗龙朔二年(662)至咸亨元年(670)改兵部职方为司城,职方郎中为司城大夫。参见“职方”。


官名。春秋时宋国置,即司空。因宋武公名司空,故改司空为司城。《左传·文公七年》:“公子荡为司城。”注:“以武公名废司空为司城。”

猜你喜欢

  • 备身别将

    见“备身五职”。

  • 棘林

    指法庭或法院。古代大司寇听讼于棘树之下。《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因此,后来称法庭、法院为棘林。

  • 少府少监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 始置,员一人,为少府监副长官,佐理百工技巧之事,从四品,后改少府少令。唐初废,太宗贞观元年 (627) 复置。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内府少监,咸亨元年 (670

  • 太子内直备身别将

    参见“太子内直备身五职”。

  • 降官

    官员降罚方式之一。北洋政府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规定, 司法官惩戒的第三种为降官,指降为该职初叙官以下,并降其职。

  • 总检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为天将、朝将的属官,《太平天国伪官执照及伪印清册》中记有“精忠天将左一总检、永忠天将右二总检”等,职掌不详。

  • 左一护军府

    官署名。唐初秦王、齐王府所置六护军府之一,掌侍卫陪从。置护军一员、副护军二员,长史、录事及仓、兵、铠曹参军各一员; 统军五员、别将十员,分掌领亲、勋卫及外军。

  • 王傅

    官名。亦称傅。西汉诸侯王国官属置太傅,东汉沿置,改称傅,或王傅。三国魏置,六品,为诸王之师,掌辅导之事。晋初称师,因避司马师之讳,复称傅。南朝宋再改称师,北朝北魏曾于诸王置傅,后皆称师。隋沿置。唐玄宗

  • 总知汉儿司事

    官名。辽朝置。设于太祖时,以韩知古总知汉儿司事,统领汉人事务。置汉人枢密院后,废。官名。辽太祖置,为汉儿司的长官,韩知古曾任此职。参见“汉儿司”。

  • 大堂

    清朝对中央各部、院主官之称呼。如刑部大堂即指刑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