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牝丞
官名。北齐置。详见“右牝署”。
官名。北齐置。详见“右牝署”。
官名。南宋初年置,为诸屯驻大军统兵官,位在统制下、副统制上。武官名。南宋置,为统制的副职,见“统制”。
国民参政会的成员,由国民党政府遴选。见“国民参政会”。
① 尚书省各部中较次要的部门。唐、宋尚书省六部各辖四司,与本部名相同的司称本司,其余三司皆称子司。②宋朝三司等官署下属的分支机构通称。如三部勾院、理欠司等皆称三司子司,转运司有时也称三司子司。见 “头
官名。即“广东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东汉末置。张鲁割据汉中,朝廷力不能讨,拜鲁为之。领汉宁太守。见《三国志·张鲁传》。官名,汉献帝建安年间置。《三国志·魏书·张鲁传》:“汉末,力不能征,遂就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贡献而已
见“十光将军”。
见“内三院大学士”。
官名。即右骁卫大将军,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改,中宗神龙元年 (705) 复名右骁卫大将军。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右武伯中大夫右虎贲率上士属官,正一命。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于不遇类科目。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诏举,冯万石等三人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