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右卫

右卫

①禁军指挥机构。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分中卫而置,设将军一员,掌领宿卫营兵; 又置长史、司马、功曹、主簿等属,并掌佽飞虎贲,前驱、由基、强弩三部司马及虎贲、羽林、异力、上骑、命中虎贲等五部督。东晋罢长史。南朝宋、齐、梁、陈沿晋制,置将军一员,另置长史、司马、功曹、主簿等属。北魏时,置将军,并依第三品将军例置僚属。北齐开府,为右卫府,置将军一员为长官,隶领军府,掌领右厢,与左卫共主朱华阁外禁卫官; 以武卫将军二员为副长官,有司马、功曹、主簿、录事,厘其事务。下辖御仗、直荡、直卫、直突、直阁等属官,又有武骑、云骑、骁骑、游击、前后左右四军将军及左右中郎将、五校尉、三将、殿中将军等禁卫官。西魏、北周亦置。隋朝为十二卫之一,置大将军一员、将军二员,掌宫掖禁御,督摄仗卫,设长史、司马及录事、功、仓、兵、骑等曹参军,法、铠曹行参军各一员,行参军六员; 又有直阁、直寝、直斋、直后等将军,并掌宿卫侍从; 奉车都尉,掌驭副车;武骑常侍、殿内将军、员外将军、殿内司马督、员外司马督,并以参军府朝,出使劳问; 又统亲卫,领诸开府府(骠骑府)、仪同府(车骑府); 诸府皆领军坊。文帝开皇六年(586)罢殿内将军、司马督、武骑常侍等员,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名右翊卫,改其所统亲、勋、翊三卫为三侍,废直阁将军以下员,军士名骁骑,领诸鹰扬府; 又置护军四员,掌副贰将军,寻改武贲郎将,以武牙郎将六员副之。唐高祖武德五年(622) 复为右卫府,为十六卫之一。高宗龙朔二年(662)去府字,设大将军一员、将军二员,掌宫禁宿卫,德宗贞元二年(786) 增置上将军一员,位大将军上; 长史及录事、仓、兵、骑、胄诸曹参军事各一、二员,武则天天授二年(691) 置司阶、中候、司戈、执戟四色官及长上各二人至二十五员,统领亲、勋一、勋二、翊一、翊二凡五府及外府。宋朝存其官而无职司。辽朝沿置,设大将军、上将军、将军、折冲都尉、果毅都尉等。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三分侍卫而置,为枢密院所领京城侍卫,秩正三品,掌宿卫扈从,兼屯田,国有大事则调度之,定置都指挥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经历二员、知事二员、照磨一员,统镇抚所、行军千户所、弩军千户所、屯田左右千户所等属。②官名。高昌官,位令尹(相国)、公(交河公、田地公)下,八长史上。


军事机构名,晋朝始置左右卫,掌宫禁宿卫,其长官为左右卫将军。其后,历代多沿置。唐朝为十六卫之一;左右卫上将军各一人,正二品;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二人,从三品,掌宫禁宿卫。元朝也置,掌宿卫扈从,兼屯田,秩正三品。其官有指挥使三人,正三品;副指挥使二人,从三品;佥事二人,正四品;经历二人,从七品;知事二人,照磨一人,皆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见《晋书·职官志》、《通典·职官·武散官》、《新唐书·百官志·十六卫》、《元史·百官三·枢密院》。

猜你喜欢

  • 西域都护

    官名。西汉始置,亦称都护西域、使西域都护,主管西域地区军政事务。初,武帝置使者、校尉领护西域。宣帝神爵 (前61—58) 中,以郑吉并护鄯善以西南道、车师以西北道,称都护西域骑都尉,于乌垒设府,监护西

  • 辟差

    官制用语。又称差辟、辟置、奏辟、奏举。宋朝授予官员差遣的方式之一。各路转运司、安抚司、知州等,依法许自行选择官员,具名奏辟。往往侵夺吏部窠阙,使冗官现象更加严重。宋代授予官员差遣的一种方式。亦称差辟、

  • 处长

    官名。清末新设中央机构下属各处之长官。主管各处事。如陆军部所属审计处、军学处,各设处长一员。官名。辛亥革命后,以处长为处的主官。参见“处”。

  • 中廷御史

    官名。三国魏置,位七品。职掌不详。见《通典·职官一八》。官名,三国魏置,掌纠察非法,位七品。见《通典·职官·十八》。

  • 率义将军

    官名。十六国时陇西鲜卑乞伏部置。《晋书·乞伏国仁载记》: “(乞伏述延以)叱卢那胡为率义将军,镇牵屯山。”

  • 营缮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简称营缮司员外郎。明清工部营缮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设,一人,后增至二人。南京工部营缮清吏司亦设一人,皆从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员外郎二人。满洲司

  • 佥储政院事

    官名。元置,为储政院的佐官,员额二人,秩从三品。

  • 淮西行院

    即“淮西等路行枢密院”。

  • 太子副司经

    官名。金朝置,属宫师府。位在司经之下,掌经史图籍、笔砚等事。秩正九品。

  • 太后两宫卫尉

    官名。金正大元年(公元1224年)置,秩正三品。其副职为副卫尉,秩从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