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卿士

卿士

①官名。又称“卿事”。周朝王室及诸侯国执政大臣,六卿之长。《诗经· 大雅·常武》: “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史记·管蔡世家》:“周公闻之,而举胡以为鲁卿士,鲁国治。”② 指卿大夫。《尚书·周书 ·洪范》: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③泛指执政者。《左传·哀公十六年》: “楚王与二卿士,皆五百人当之,则可矣。”二卿士指楚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为当时楚国执政大臣。


1、指卿和士。《尚书·洪范》:“谋及卿士。”疏:“卿士,六卿掌事者;然则谋及卿士,以卿为首耳,其大夫及士亦在焉。”

2、指王卿之执政者。《左传·隐公三年》:“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注:“卿士,王卿之执政者,言父子秉周之政。”姚鼐《公羊传》补注:“治国则谓之卿,治军旅则谓之士,卿而有军行者是曰卿士。”卿士,也写作卿事、卿史。

猜你喜欢

  • 细作署令丞

    官名。北齐置细作署,掌精美器玩的造作。属太府寺,设令及丞为正副主官。

  • 右藏大使、副使

    官名。元置,见“右藏提点”。

  • 都吏

    官名。①汉朝郡府属吏。主监察,性质与督邮近似。《汉书·文帝纪》: “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颜师古注引如淳曰: “律说,都吏今督邮是也。”②清朝各部院衙门属吏。分办具体事务。又称“经承”。官名

  • 朝奉郎

    官名。北宋前期,为正六品上文散官。神宗元丰三年 (1080)废文散官,用为文臣新寄禄官,取代旧寄禄官后行员外郎、左右司谏,正七品。文散官名。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改朝议郎为朝奉郎。元丰三年(公

  • 给予奖状

    公务员奖励方式之一。国民党政府在抗战期间规定,公务员因考绩应晋级,但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改为给予奖状:一、试署人员为实授已予晋级至考绩时未满一年者;二、升任职务已予晋级,至考绩时未满一年者;三、在考绩举行

  • 司弓矢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武藏中大夫司弓矢中士佐官,正一命。

  • 京城门收支器物使

    官名。金朝贞祐元年(1213)设于京城各门,每门一员,掌收支器物,秩正八品,常以各门副尉兼任。

  • 巡阅使

    官名。民国北洋军伐时期置,为数省或数区的军政长官,掌理所辖省区的军政事务。最高级地方军政长官。北洋政府为安排大实力派的需要,设置巡阅使一职,使其控制两省以上地方,在形式上隶于陆军部管辖。巡阅使因其所辖

  • 医药吏

    州分职吏名。北魏置,掌医药事务。《魏书·显祖纪》载皇兴四年(公元470年)诏:“民有病者,所在官司遣医就家诊视,所须药物,任医量给之。”

  • 器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木中大夫器工中士佐官,正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