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博学宏词科

博学宏词科

选举制度。唐朝一种打破格限选拔人才的铨选办法。《唐会要》卷五四《中书省》: 大和五年(831)中书门下奏,“设博学宏词、书判拔萃、三礼、三传、三史等科目以待之”宋朝简称宏博科。参见“词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宋与清代设置,属文类科目。唐于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诏举,郑昉等二人及第。宋于高宗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改词学兼茂科为博学宏词科,考制、诰、诏、表、露布、檄、箴、铭、记、赞、颂、序等十二种文体,由上述文体内杂出六题,分为三场考试。其所得之士多至卿相、翰林。清于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诏试博学鸿词科于体仁阁,钦命试题, 试赋一篇、诗一首, 由皇帝亲自阅卷,共取五十人,分上上、上、中、下四等,以彭孙遹为第一。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定博学鸿词科试题之例,分两场,首场试经解一篇、史论一篇,二场诗赋论各一篇,是年此科录取十九人,刘纶等五人授编修,刘藻等七人授检讨,朱荃等七人授庶吉士。

猜你喜欢

  • 莫伦赤

    蒙、元怯薛执事名。蒙古语,意为“掌管车马者”。

  • 知政事

    官名。唐朝宰相职衔名义。《新唐书·高祖纪》: 武德元年(618)六月“赵国公世民为尚书令,裴寂为尚书右仆射,知政事,刘文静为纳言,隋民部尚书萧瑀、丞相府司录参军窦威为内史令。”罢此衔者即罢宰相之职,《

  • 保义校尉

    武散官名。金始置,秩正九品上。元沿置,升秩为正八品。

  • 人

    官名。 同“伶人”。 乐官。《左传·成公九年》:“问其族,对曰: ‘泠人也。’”杜预注: “泠人,乐官。”

  • 大司马车骑将军

    将军名号,凡将军皆掌征伐,加大司马衔则领尚书事。宣帝时置大司马车骑将军。《汉书·史丹传》:“宣帝疾病,拜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又《汉书·韩(王)信传》:“神爵元年,代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 选曹

    ①尚书台曹名。参见 “选曹尚书”、“选曹郎”。②“吏部”别称。《宋书· 蔡兴宗传》:“前居选曹,多不平允。”兴宗曾任吏部尚书。③主管官吏铨选机构的通称。《晋书·祖约传》: “后转(丞相)从事中郎,典选

  • 放选

    官场用语。宋朝铨选制的一项规定。吏部每季一次,注授选人差遣窠缺。选人每任期满,依法应守选,若朝廷缺官,随时命赴吏部集注差遣,称放选。遇恩赦,幕职州县官及未出官选人,例准放行注授差遣,亦称放选。宋代铨选

  • 晋阳冶局丞

    官名。北齐置。参见“晋阳冶局”。

  • 统军

    官名。①北魏置,统兵武官,位在军主之上,别将之下,其地位相当于南朝的军主。时又设有中统军、帐内统军等。北齐时引为“备身五职”之一。北周定为五命。隋朝从八品。②唐初秦王、齐王左右六护军府皆置,左一右一护

  • 因名讳而限制任官

    官员任用限制之一。唐代重视避讳,《唐律·职制》中规定,凡是官署名称有犯父、祖名者不得去该官署任职,否则为犯讳,得处徒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