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十三布政使司

十三布政使司

政区名。明初沿元制采用“行中书省”之制。太祖丙申年(公元1356年)克金陵、七月置江南行中书省,治所在应天府。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八月建南京、罢行中书省、其所属应天等十四府、徐州等四州直隶中书省。又置江西、湖广、浙江、山东、河南、北平、广西、广东、山西、陕西、福建、四川十二行中书省。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十一年(公元1378年)改南京为京师、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月诛右丞相胡维庸,罢中书省,以中书省所领府州直隶于六部,“直隶”之名始于此。十五年(公元1382年)增置云南承宣布政司,于是有京师(直隶)一、布政使司十三,分领天下府州。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正月、建北京于顺天府,称为行在;二月罢北平布政使司,以所领直隶北京行部。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改北京为京师,罢北平行部,所属直隶六部,于是有南北二直隶之名。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六月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十一年(公元1413年)二月又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弃交趾。地方政区定制为两直隶、十三布政使司。(1) 浙江布政使司,领杭州、严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台州、金华、衢州、处州、温州十一府。(2) 江西布政使司,领南昌、瑞州、九江、南康、饶州、广信、建昌、抚州、吉安、临江、袁州、赣州、南安十三府。(3) 福建布政使司,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府及福宁直隶州。(4) 湖广布政使司,领武昌、汉阳、黄州、承天、德安、岳州、荆州、襄阳、郧阳、长沙、常德、衡州、永州、宝庆、辰州十五府,郴、靖二直隶州。(5) 山东布政使司,领济南、兖州、东昌、青州、莱州、登州六府。(6) 山西布政使司,领太原、平阳、汾州、潞安、大同五府,泽、沁、辽三直隶州。(7) 河南布政使司,领开封、河南、归德、汝宁、南阳、怀庆、卫辉、彰德八府及汝州一直隶州。(8) 陕西布政使司,领西安、凤翔、汉中、延安、庆阳、平凉、巩昌、临洮八府。(9) 广东布政使司,领广州、肇庆、韶州、南雄、惠州、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十府及琼州一直隶州。(10) 广西布政使司、领桂林、平乐、梧州、浔州、柳州、庆远、南宁、太平、思明、镇安十府。思恩—军民府,田、归顺、泗城、向武、都康、龙、江、思陵、凭祥九直隶州。(11) 四川布政使司,领成都、保宁、顺庆、夔州、重庆、遵义、叙州、龙安、马湖九府、镇雄、乌蒙、乌撤、东川四军民府,潼川、眉、邛、嘉定、泸、雅六直隶州。(12) 云南布政使司,领云南、寻甸、临安、澂江、广西、广南、楚雄、景东、镇沅、大理、永宁、蒙化、顺宁十三府、曲靖、元江、姚安、武定、鹤庆、丽江、永昌七军民府;孟定、孟良二御夷府、北胜、广邑二直隶州、威远、湾甸、镇康三直隶御夷州。(13) 贵州布政使司,领贵阳、安顺、平越三军民府、都匀、黎平、思南、思州、镇远、铜仁、石阡七府。参见“直隶”。

猜你喜欢

  • 裨王

    即小王,亦作裨小王。匈奴官制自左、右贤王以下置二十四长,诸长下则置裨小王。其它少数族或有置之。小王。《汉书·卫青传》:“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

  • 牧率

    参见“牧帅”。

  • 右御史大夫

    官名。三国吴孙休永安五年 (262)分御史大夫置。《三国志·孙休传》: “廷尉丁密、光禄勋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改右肃政大夫为右御史大夫,为右御史台长官,掌监察地方文武官僚,

  • 四友

    新莽始建国元年(后9)置。王莽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秩以大夫。以故尚书令唐林为胥附,博士李充为奔走,谏大夫赵襄为先后,中郎将廉丹为御诲,是为四友。官名。王莽为太子置四友:以唐林为胥附,李光为奔走,赵襄

  • 千牛卫

    军府名。左、右千牛卫省称。分见“右千牛卫”、“左千牛卫”。禁卫军名,分左右,为唐代禁卫军十六卫中的两卫。设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侍卫及供御兵仗。以千牛备身左右执弓箭宿卫,以主仗守戎

  • 考工监

    官名,东汉置,属少府,由宦官担任。掌监制御用之器物。《后汉书·百官三·少府》:“章和以下,中官稍广,加尝药、太官、御者、钩盾、尚方、考工、别作监,皆六百石,宦者为之,转为兼副。”

  • 主爵都尉

    官名。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主爵中尉置,掌封爵之事。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名右扶风,治内史右地,为三辅行政长官之一,职掌全异。官名,汉景帝中六年改主爵中尉为主爵都尉,掌封爵事。汉武帝太初元年

  • 谢表

    文书名。宋朝帅守监司初到任、升迁官阶及朝廷有所宣赐,皆上表谢恩,称谢表。采用四六句文体。

  • 八作使

    官名。宋初置,属东班诸司使。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分为东、西八作使。通常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为正七品。徽宗政和二年(

  • 太子右赞善大夫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置,以替太子中舍人之职,员一人。咸亨元年(670)中舍人复旧,遂别自为官。员五人,掌侍从翊养,职比谏议大夫。正五品上。仪凤四年 (679)增为十人,以诸王之子任之。睿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