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翻书房收掌
官名。见“内翻书房”。
官名。见“内翻书房”。
参见“正任”、“承宣使”。
散阶称号。清朝置。乾隆二十年(1755)始定,为武职中属绿营者正七品及属八旗者正、从七品之封赠。三十二年,八旗改同绿营,只封正七品。五十一年,改为武信骑尉。
官署名。秩从五品,隶礼部仪凤司,设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 (1275),掌乐工调音律等务。置署令、丞、管勾各二员。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七品,后升为从五品。掌乐工调音律及部籍更番(翻)之事。元世祖忽必烈至元
官名别称。唐、宋指御史台六察。明初沿称御史台。御史台废罢后,亦沿称都察院。
见“冠军使”。
杂任职名。唐代置,中书省员额五十人,门下省员额五人,掌修补制敕之事。
官名。诸侯的正卿,地位仅次于诸侯。《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国卿,君之贰也,民之主也。”
见“额驸”。
官制用语。宋朝铨选之制,选人各有选限,自一选至九选不等,选限满,始许赴铨试。如有劳绩,减其选限数,初前赴铨试,称为减选。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蕃部中大夫掌交上士佐官,正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