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牧监
元朝官署名。秩正三品,掌东宫马畜,隶詹事院、储政院。成宗大德十一年 (1307) 置,后罢。文宗天历二年 (1329) 复立。置卿、太监、少监、丞各二员。
官署名。元文宗天历二年置,掌畜类繁殖。其官有卿、太监等。见《元史·百官五》。
元朝官署名。秩正三品,掌东宫马畜,隶詹事院、储政院。成宗大德十一年 (1307) 置,后罢。文宗天历二年 (1329) 复立。置卿、太监、少监、丞各二员。
官署名。元文宗天历二年置,掌畜类繁殖。其官有卿、太监等。见《元史·百官五》。
见“子城使”。
①代理(某官),也称摄理。②官名。明朝置于北部边远地区,如辽东、宣府(今宣化)、大同、延绥等处巡抚多兼赞理军务衔。明末崇祯(1648—1644)时所置巡抚兼此衔者,则无边地、内地之分。官名。隋置,即“
官名。南朝梁伯、子国置,掌同王国典书令。参见“典书令”。
官名。清朝各省铸钱局主官之统称。掌理各直省鼓铸事宜。直省设局者十六处,除宝苏局、宝浙局设官二人外,其余皆设一人管理,分别由布政使于所属官员中派委。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八品上。
官名。主管集市。《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敬,县令也,遣市者行”。
爵位名。春秋时齐庄公置勇爵,《春秋左氏传·襄公二十一年》:“庄公为勇爵。”注:“设爵以命勇士。”
官名。北魏置。太武帝延和元年 (432)由代尹改名,为京都平城最高行政长官。后复旧。官名。北魏置,见“代尹”。
杂任职名。唐太乐署置一千人,由乐户充任,掌乐舞承应之事。
明代陪都之称。见“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