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兵曹参军事

兵曹参军事

官名。隋朝诸卫、诸率、诸王府、诸州皆置为僚属,正七品上至正九品下、视正八品至视正九品不等,文帝开皇三年(583)改名司兵参军事,十二年雍州复改兵曹从事置; 炀帝大业三年(607) 皆改名司兵书佐。唐高祖武德(618—626)中诸王府复置兵曹参军事,各一员,正七品上,掌武官簿书、考课、仪卫、假使;诸率府亦复置兵曹参军事,一员,从八品下,掌武官簿书; 玄宗开元(713—741)初诸卫复置兵曹参军事,各置二员,正八品下,掌五府武官宿卫番第,受其名号; 左右金吾卫所置掌翊府、外府武官,兼掌猎师; 左右监门卫所置兼领仓曹; 左右羽林军、龙武军、神武军皆各置一员,正八品下; 其亲、勋、翊五府中郎将府所置为正九品上; 各都督府、都护府皆置,正七品下至从七品下不等; 诸镇亦置,从八品下至正九品下,掌防人名帐、戎器、管钥、马驴、土木、谪罚之事。宋朝开封府置一员,视其曹而莅事,正八品。


官名。(1)唐置于三京府、援三京府所置的凤翔等六府、大中下都督府、大都护府、上都护府,职掌同州司兵参军事。宋沿唐京府之制,置兵曹参军于开封府。参见“司兵参军事”。(2)唐置于十六卫、亲勋翊五府、左右翊中郎将府、十率府,大中下都督府,大都护府、上都护府,职掌兵事。

猜你喜欢

  • 粮料使

    使职名。唐朝后期藩镇出兵,一离本境,朝廷给出界粮; 每军以台省官一人为使,主供粮科,谓粮科使。代宗广德元年(763)郭子仪以第五琦为粮料使,给军食。唐诸道临时特遣使。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七月,以

  • 实官

    有实际职务的官职。对虚衔而言。

  • 右宫正

    参见“太子宫正”。

  • 控鹤监

    ① 官署名。唐武则天圣历二年(699)置,多安置其嬖宠之人,并用才能文学之士,侍奉宴乐,长官为监,置一员,有丞、主簿等官,并置内供奉六员。次年改名天骐府,旋改奉宸府,长官为令,另置奉宸侍郎、奉宸内供奉

  • 成韶大夫

    阶官名。金朝内侍二十五阶之第三阶,秩从四品下。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教坊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从四品下,称成韶大夫。见《金史·百官一》。参看“教坊”条。

  • 法部左右丞

    官名。清末于法部设左右丞各一人,秩三品, 为承政厅的主官。掌稽察各司重要事务,总办秋审、朝审,兼核恩赦减等各事,任命调整所辖京外各职,区划各审判厅辖地及检查司法警察等事项。有参事二人助理厅务,由司员中

  • 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司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由山北东西道提刑按察司改名,又称北京按察司,设使、副使等,置司于大宁路。监治辽阳、广宁、大宁、沈阳、开元、咸平、泰宁、应昌、全宁等路、府,兼劝农事,隶御史台。二十四

  • 招讨使

    官名。宋朝一路至数路地区之统兵官,掌招抚讨伐事务,不常置。辽、金、元三朝为军事行政机构招讨司之长官。辽招讨使负责统领编入军籍之俘降军兵,金招讨使掌招抚征讨及接受贡纳、颁给赏赐等事,元招讨使掌招抚征讨事

  • 灵台令

    官名。十六国前燕、后秦、南燕等国皆置,掌观察天象。当时甚受重用,常参议政事。参见《晋书·艺术·黄泓传》。

  • 治书执法

    官名。三国魏置,隶御史台。《三国志·高柔传》: “文帝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转加治书执法。”掌奏劾官吏。时别置治书侍御史,掌律令。西晋省。官名。三国魏置,掌奏劾。《晋书·职官志·治书侍御